高质量实施RCEP助推江苏高水平开放

发布时间:2025-04-27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刘舒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当今覆盖世界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202511日,RCEP迎来了生效实施三周年。3年来,江苏充分利用RCEP关税减免、通关便利、原产地区域累积、投资便利化等制度红利,深度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全国高质量实施RCEP提供了有益探索。为适应RCEP深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江苏需要聚焦拓展中间品贸易、深化与日韩和东盟的产供链合作、提升民营中小微企业享惠能力、培育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新增长点、加强自贸协定规则的集成创新利用等方面,持续高质量实施RCEP,为江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

高质量实施RCEP带来的积极变化

RCEP生效以来,江苏积极推动高质量实施RCEP,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投资和产供链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RCEP区域出口迈上新台阶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持续提升RCEP生效后,江苏对RCEP区域出口迈上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1.1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17.6%。从商品看,江苏对RCEP区域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2024年比重较2021年分别提高7个、2个百分点;自RCEP区域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占全省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稳步提升,2024年比重较2021年分别提高0.7个、1个百分点。

RCEP区域外资是江苏稳外资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RCEP生效以来,来自RCEP区域的外资占江苏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明显提高,2024年占比较2021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外资占全省同行业外资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汽车除外)等高技术制造业外资占比明显提高,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外资规模持续扩大。

江苏与RCEP区域内产业链融合度持续上升3年来,江苏对RCEP区域协议投资金额占同期全省总额的48.3%,其中2024年比重高达52.6%,较2021年提高31.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江苏对RCEP区域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24年占全省制造业对外投资的60.7%;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明显,主要投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高质量实施RCEP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RCEP的深入实施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演进,江苏高质量实施RCEP既面临新的外部机遇,也存在亟须解决的内部挑战。

面临的机遇。一是中间品贸易的机遇。江苏拥有除开采业之外的40个工业门类,产业配套能力全国领先。随着RCEP降税安排的深入实施,以及未来出口商自主申明、标准合作与互认等便利化措施的落地,区域内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成本将进一步削减,为江苏扩大区域内贸易合作,特别是扩大中间品贸易带来利好。二是投资合作的机遇。我国在RCEP区域达成了7个自贸协定,并持续推动相关协定升级,各项协定利好的叠加为江苏深度参与区域产供链融合创造了广阔空间。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首次纳入供应链互联互通专章,将进一步提高区域内产供链的效率和韧性。三是数字和绿色领域合作的机遇。除缅甸外其他RCEP成员国均出台了推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政策,我国与东盟10国均签署了加强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合作的协议,区域内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面临的挑战。一是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RCEP各项红利的持续释放,东盟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不仅吸引江苏企业加快赴东盟投资,也对江苏利用外资形成一定压力,对全省产业链稳定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企业高水平运用规则的能力不足。省内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对RCEP的认识还停留在关税减免层面,对RCEP项下的投资便利化、救济措施、争端解决等内容关注度不高,主动了解、合规利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意识和能力仍显不足。三是营商环境建设有待加强。尽管江苏营商环境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面对RCEP带来的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高的规则要求,江苏还需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主体公平待遇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改革,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找准持续高质量实施RCEP的关键点

高质量实施RCEP对江苏贸易增长、产业链优化、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高质量实施RCEP,努力提高江苏在区域产供链中的参与度,激发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突出中间品贸易着力拓展区域贸易增长空间面向RCEP区域加强经贸合作,畅通物流通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江苏中间品更高效率参与区域生产网络,强化江苏与全球产供链的联结。支持企业扩大区域内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等优质中间品进口,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提升江苏在区域产供链中的位势。

突出日韩和东盟着力融入区域产供链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招引日本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以及韩国造船、半导体、精细化工等领域的高端项目和隐形冠军,以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增强江苏与RCEP区域创新链、价值链的融合度。完善对外投资促进、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将东盟作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承接地。建强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西港特区等合作平台,吸引优质合作项目和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突出民营中小微企业,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用好RCEP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建好FTA(自由贸易协定)智慧应用公共服务平台、RCEP企业服务专区等平台,完善RCEP区域经贸风险预警、法律服务、争端解决等公共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开拓区域市场。结合展会展览、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等活动,灵活开展RCEP优惠政策嵌入式宣传,潜移默化帮助民营中小微企业掌握和利用RCEP规则。

突出数字和绿色,着力培育区域合作新增长点。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优化区域内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等新型贸易通道布局,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挖掘区域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丰富度和适配度。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与新加坡开展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加快试点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相通相容。支持企业在绿色基建、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绿色经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船舶、风电装备等绿色产品对RCEP区域出口。

突出集成和创新,着力提升江苏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区域内协定的集成利用,如把握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机遇,引导企业拓展对新加坡的专业工程、技术测试和分析等服务领域合作;把握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机遇,引导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跨境并购等方式,将新西兰作为开拓拉美市场的中转地。加强协定规则的创新利用,前瞻性谋划与RCEP相关成员国在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试点,在抢抓发展先机的同时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江苏方案

(作者系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