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演化呈现集聚发展和集群发展的趋势。在苏州加快市域互联背景下,常熟提出“南园中城北谷”三大创新核发展思路。辛庄镇作为常熟与苏州毗邻门户,是落实常熟市“南向发展”战略的“先行军”,是融入苏州构建区域互联格局的“探路者”。我们结合实际,主动融合,在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城镇规划、人文生活“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索,重在泛领域新探索,力求深层次新突破。
空间融合:从地缘“相近”到地缘“相连”
辛庄与苏州相城区渭塘镇、北桥街道、阳澄湖镇三个板块接壤,空间区位上有特殊优势。G524、苏虞张快速路两条动脉是常熟与苏州之间必经走廊,造就了辛庄与相城区地缘相邻、人缘相亲、业缘相融的现状。我们在两地之间构建快慢衔接的综合交通格局,确保毗邻地区空间三维相互衔接。
一是探索“三横四纵”主线衔接。科学规划镇域交通,在原有苏虞张公路、G524“双主轴”基础上,持续推动现有主轴扩容、新主轴再造,形成“三横四纵”的“井”字型交通路网。2022年实现G524快速路双线六车道建成通车,2023年推动广济北路建成通车,优化辛庄大道线型对接相城大道等,架起连接苏州的“主动脉”。
二是探索“多廊织密”多头贯通。注重发挥支线在交通内循环中的作用,谋划打通迎宾西路等多条断头路,繁华路、繁荣路接入相城,两地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正加速形成。经过这些支路的衔接,“节点处”打通、“断头路”贯通,辛庄与苏州的多条城际廊道线路吻合,形成了与苏州“无缝衔接”的格局,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三是探索“多点开花”沿线配套。围绕苏虞张沿线进行工业区整合、外立面更新提升、绿化景观提升,串联苏州与常熟间城镇层面产业密集区;围绕G524沿线做好环境整理、宅基归并移位、连片乡村景观点打造等,打造集农渔文旅为一体的G524东侧田园综合体,使其成为展示江南水乡特色的功能区域,进一步把交通“流量”转化为“留量”,为辛庄产业发展引流量、带人气。
产业嵌套:从产业“关联”到产业“共生”
推动区域南向融合,产业合作是关键。我们通过深化产业协同,从产业生态、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等多维度打造合作场景,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一是探索产业链条互补协同。发挥现有产业细分优势,寻找区域内合作补链契机,推动供应链本地化替代和升级。2024年,通过常熟阿特斯光伏产业创新集群党委牵头、光伏行业沙龙等方式,引领苏州20余家光伏企业在互联互动、环境场景共用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将更多的供应商招过来、布进来。在高端装备领域,发挥博涛等“大个头”企业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本地及周边配套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升级,通过更广泛的“强强联合”,打造尖端利器、抢占高端市场。目前,辛庄与苏州在信息计算、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等领域产业关联度明显提升,推动了毗邻示范区产业协同发展。
二是探索园区招商互动联动。打造高品质、高标准现代产业园,包括常熟临港绿洲芯城、星润智谷等8个高标准产业载体,占地1089亩,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容积率2.0。强化与周边区域错位承接,形成伙伴园区。通过配套环境对标苏州,产业定位联动苏州,让企业感受到“在辛庄就是在苏州主城”。
三是探索打造人才互联合作。坚持让人才在苏州主城和辛庄“像候鸟一样流动起来”,鼓励大企业在辛庄与苏州相城之间开通员工接送班线。通过参照制定苏州标准的人才政策、“绿色通道”、生活服务,凭借区位、产业、房价、交通等优势,打出“最佳性价比”这张牌,吸引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前来安家兴业。
规划联袂:从“一城秀”到“双城记”
随着相城区苏州高铁新城加速崛起,创新要素不断集聚,我们顺势在辛庄镇域最南部启动苏州高铁北城产业先导区建设,打造与苏州高铁新城相互呼应的双子城,将其战略定位为承接沪苏转移的先进产业高地,探索出一条以双城联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路径。
一是线路预留“互联互通”。我们抢抓苏州轨交延伸至常熟这一重要契机,主动谋划并争取到苏州高铁北城站点设站预留,在未来轨交一体化版图中落好北城的“一步棋”,在互联互通线路的相交节点处预留了2座停靠站点。按照未来的规划,在辛庄设置辛庄站、高铁北城2个站点,加快接入苏州轨交10号线;苏州轨交2号线北延至辛庄镇,在辛庄设置2个站点,真正让轨交为辛庄带来更多客流、创新流、现金流。
二是产业图谱“错位分工”。打造“产业协作圈”,充分利用苏州高铁新城着眼研发、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一机遇,围绕枢纽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与苏州高铁新城形成细分领域错位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放大辛庄生态约束条件少、存量空间丰富等优势,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形成产业集聚,融入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人文互依:从往来“相通”到生活“相依”
随着城市化加速推进,传统区域边界逐渐模糊,毗邻区域交叉地带往往出现“谁都不管、谁都不看”的行政壁垒,需要找到共同治理突破口,推动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协同发展。
一是政务联办,服务两地共享。在政务办理中,主动对上争取和首创研究,实现跨区域政务审批就近办理、资格互认。2023年,开通行政审批“跨域通办”服务,发布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六个一”工作机制,专门设立“跨域通办窗口”,已办理苏州大市范围跨区域通办业务千余件,其中毗邻区域相关业务占比近50%。在政务服务中,苏州市区70周岁以上老人可以在常熟免费乘坐公交车。
二是执法联治,共建两地和谐。大力清理毗邻交界地方垃圾、渣土倾倒、监督缺位的“卫生死角”,建立与苏州相城区、无锡锡山区毗邻板块的联动执法机制。2023年,与无锡锡山区、苏州相城区6个毗邻乡镇街道签订党建互学和执法联动蓝皮书,创建成立苏州市首个“一体化毗邻区域整治专队”,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联合巡查,启动毗邻区域“美丽边界”环境提升改造,解决毗邻交界处脏乱差问题。
三是党建联心,牵起两地亲情。打造“毗邻区域党建”品牌,让“邻居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通过党建引领辛庄和相城区域产业、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协同发展,每年定期开展毗邻地区间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和定向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交流”“干部说”机制。和苏州高铁新城开展文化走亲,挖掘保护江南文化,共同创作评弹作品、小话剧,促进文化互通,串连文化资源,让辛庄由常熟“南大门”真正变成苏州“北窗口”。
(作者系常熟市辛庄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