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精神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0-12-09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顾 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变革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剖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系统提出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在这一背景下,拓展基层党建新领域,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更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我们海门市围绕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作了以下一些思考和探索。

  基本动因——传统模式制约基层党建

  突破“单位建党”模式的制约。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组织工作经验,形成了“单位建党”这一传统模式。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应在坚持和完善“单位建党”的基础上,突破“单位建党”这一传统模式的制约,不断创新优化组织设置,做到体内与体外相结合、农村和城市相结合,探索“社区建党”、“行业建党”等多种建党模式。

  突破“单独建党”模式的制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出现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由于其产权私有或多元,党组织在其中既没有传统的经验积累,又没有制度的约束。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区范围不断向城郊农村扩张,独具特点的城市边缘区也随之出现。由于城市边缘区较城市社区或农村社区而言,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异质性。而实现党的工作的全覆盖,必须把重点和难点放在“两新”组织和城市边缘区。但面广量大的“两新”组织往往单体规模小,党员人数少;新兴的城市边缘区往往人口流动快,结构差异大。因此,应突破“单独建党”模式的制约,通过“联合建党”、“网络建党”、“派驻建党”等方式,扩大党的工作的影响力。

  突破“单向建党”模式的制约。中国共产党组织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统一整体。其自上而下地建立起各级组织机构和领导机关,把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组织起来,构成了严密的组织系统,形成了统一的战斗整体。在这体系中,基层党组织根植于群众之中。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农民集居化,城乡统筹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应突破单一纵向、条块分割、按辖区内各类组织隶属关系建党的限制,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横向建党”、“纵向建党”、“多向建党”的新模式。

  主要路径——拓展功能实行统筹共建

  实行组织联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组织体系。一是建立“片区型”党组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对农村和城市组织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推行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村联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与党建要素优化配置,增强党组织的融合能力。二是建立“产业型”党组织。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两新”组织、行业协会或商会等,推行“龙头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等模式,增强党组织推进产业化的辐射能力。三是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劳务市场、商贸市场等城市边缘区采取单独建、联合建和挂靠建等形式建立党的组织。四是建立“网络型”党组织。对比较分散、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的外出党员,利用网络资源设立网络党组织,开展网上党建工作。

  实行工作联动,完善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运行机制。一是完善党建资源合理配置机制。按照“互动共建、共同提高”的原则,城区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机关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在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党建资源上有效对接,优化组合。同时,加快城乡基层党建信息化步伐,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二是完善党务干部交流沟通机制。坚持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优秀党务干部到经济相对薄弱和领导班子能力不强的村担任主职干部,将城市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带到农村。选派优秀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到企业、到社区跟班学习,学习企业(社区)先进管理理念。大力推进“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选派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三是完善党员活动载体整合机制。统筹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将“三级联创”、“双学”、“双创”等创建活动有效整合;以“服务党员群众”为主题,立足城乡党员群众实际需求,把有一技之长的城乡党员干部和无职党员组织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性志愿者服务等。

  实行发展联姻,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基本格局。一是形成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制。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对涉及城乡统筹重大问题的协调,创新施政理念和施政方式,进一步明晰职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二是形成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三是形成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城乡基层党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财政预算、部门支持、社会赞助”相结合的办法,落实城乡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特别是要把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开展党的工作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

  成功实践——区域党建推动和谐发展

  在城区,党建内涵更加丰富。一是丰富网络内涵。拓宽城区网络管理范畴,形成由主城区和延伸区组成的城区党建网络。二是丰富服务内涵。按照“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要求,成立了以3个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42个社区服务站,开辟了社会事务、生活保障、文化娱乐等8大类服务项目。三是丰富活动内涵。把加强城区党员管理作为永恒主题,对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深入开展以“四联四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实践活动,市级机关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党支部书记、一般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分别联系驻区内贫困党员,做到政策宣传到户、扶贫帮困到户、技术指导到户。

  在园区,党建功能更加完善。一是完善领导功能。以经济开发区、滨江工贸区、工业园区等经济增长极为平台,设立园区党工委。园区党工委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建工作,实行选派园区企业党建工作督导员制度,深入辖区内“两新”组织,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完善政治功能。园区各企业党组织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原则,根据单位特点、党员人数、党建基础,划分成若干个片区,使片区内党员人数保持在30名左右,便于开展各种活动。三是完善渗透功能。园区党建工作站作为联结党工委和企业组织的纽带与桥梁,通过组织开展“为业主分忧、为职工代言、为企业增效、为党旗增辉”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动共赢。

  在机关,党建作用更加突出。注重发挥机关党建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表率、示范和导向作用。一是突出效能建设作用。制定《海门市机关效能建设和考评实施方案》,组织机关党员开展“效能创优我先行”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能力为重点,征集效能建设“金点子”,不断优化城乡和谐发展的软环境。二是突出制度建设作用。切实解决制度建设中的盲目性、难操作、无标准、执行软等问题,形成实用、管用、好用,有质、有威、有效的制度体系,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评价制度优劣,推进制度创新。三是突出载体建设作用。全面推行党员承诺活动,把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结合起来,开辟城乡党员联动的“先锋广场”。

  在镇村,党建特色更加显现。一是显现品牌特色。充分发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常乐镇党建特色的示范效应,引导乡镇党委积极争创全面小康新业绩、争创基层先进党组织;充分发挥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叶剑生、张裕丰等先进典形的引领效应,打造优秀村干部群体。二是显现共建特色。广泛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镇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让机关党员“深入农村、进入企业、融入群众”。完善部门联镇村制度,通过“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整体合力。三是显现创新特色。全面推行镇村党建工作“双向述职,四方评议制度”,切实增强镇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做到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整体推进,真正形成基层党建统筹的崭新格局。□    

  (作者系中共海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