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南部紧靠浙江、安徽的地方,有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县级市——溧阳市。这个在秦朝建县、在1990年撤县建市,拥有2200多年历史、78万人口、1500多平方公里的古县新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大手笔、大气魄轰轰烈烈地发展旅游业,通过发挥旅游业产业链长、消耗资源少、吸纳劳动力多、关联带动性强的优势,改造和带动第一产业,调整和提升第二产业,发展和壮大第三产业,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提升了发展位次。迄今,溧阳已连续4年荣获《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并由2005年的第60位提升到第49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榜上由2001年的第89位前进到2008年的第45位。“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县”等称号都已印上溧阳的靓丽名片。
溧阳境内地貌由低山、丘陵和平原构成,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三面环山,地形起伏,河网密布,湖泊和水库众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独特的地形地貌,是“上苍”赋予溧阳人民的宝贵财富。无数事实说明,山水兼备的地方是人们心灵神往的精神家园,是发展旅游的大好条件和优势。然而,天然的财富资源并不能自动生成真金白银,它需要智慧、勤奋来点石成金。
沙河水库是溧阳市开发旅游的第一个主战场,更是点燃全市近80万干部群众旅游梦想的希望之火。在这个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工水库旁边,修建了一个政府招待所,市里来了客人,都由水库招待所接待。泛舟水库,看杨柳依依,赏水墨青山,享绿茶幽香,与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地对话,最后吃着从水库捞起的鳙鱼煨制的砂锅鱼头,成了那时候四面八方来宾的快乐追求和享受。渐渐地,砂锅鱼头的美名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随之传播的,当然还有沙河水库可以入画的景致和值得用心品味的环境。
"鱼头现象”引起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溧阳能不能从沙河水库和鱼头破题,开发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业呢?他们请来一批旅行商、专家学者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进行实地调研,最后开了一个沙河水库旅游开发的研讨会。分析的结论是:溧阳完全可以依托自己山水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走出一条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发展县域经济的新路。
16年后的今天,溧阳已从当年旅游的空白县跃升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有国家4A级景区2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旅行社12家,星级饭店17家,其中4星、5星级饭店5家。全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近1万人,前年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91%,去年共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相当于前年全市的财政收入。
为什么溧阳能够在16年间将素有“老区、边区、山区、穷区”之称的农业县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将一座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水库和一座毫不起眼的山包打造成国家4A级风景区,使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呢?原因多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针对现代人求新求变的特点,舍得花大本钱,精心谋划,全方位出击,用传统和现代的综合营销方式占据宣传高地。
溧阳风情,天目湖旅游,一开始人们并不知道很多。要想让人们了解溧阳,进而产生强烈的旅游冲动,仅凭吃过砂锅鱼头的客人口口相传是远远不够的。溧阳人请来世界知名的策划大家精心谋划,研究推介溧阳旅游的高招。他们通过举办溧阳国际茶叶节、美食节和天目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大造声势,提高溧阳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参与举办大型的文体活动,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形成密集的信息轰炸,使每一个人熟知并向往溧阳;由天目湖冠名并赞助,与省内外报刊合作,请诗人、作家、画家、歌唱家、摄影家前来采风,创作反映溧阳风情的作品,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恒久影响。
第二,溧阳追求的是绿色崛起,他们视环境如生命,只要是妨碍旅游观瞻、影响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利益再大,一个不要。
没有环境,就没有旅游。溧阳市发展旅游的原始动机,就是发端于自身对优美环境和宝贵资源的准确认知。如今,要发展好、维护好旅游成果,使溧阳勇立县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潮头,成为永远闪耀在江南大地上的绿色明珠,最最根本的是把环境作为生命来对待。他们在景区景点内,淘汰落后的、影响大气环境的交通工具;在景区景点周边,实行综合整治,保证湖水质量。一些地产项目因临湖太近、建筑密集而破坏了水线和天际线,与绵延逶迤的青山绿水很不协调。溧阳市尊重社会呼声,与开发商坦诚沟通,交换意见,把距湖面300米内的土地全部高价回购,拆除少量建筑,还房于湖,还地于湖。继而,他们从景区一个点向全社会整个面扩展,实施“清水工程”、“蓝天工程”、“治山工程”、“增绿工程”、“环保工程”,打造“洁净溧阳”。
去年6月,美国有一个投资总额达十几亿人民币的发电项目准备落户溧阳,但因高能耗、高噪音、高污染而被否决了。市委书记高清说:“这三高,是生态家园的毒瘤,即使给溧阳带来再大的效益,我们也不要。”现在,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天数始终保持在全年天数的93%以上,天目湖的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整个城乡面貌比以前更清洁、更漂亮。
第三,用乡情和政策鼓励溧阳籍雄厚的产业资本返乡投资旅游,打造具有文化品质的重量级旅游产品。
16年来,外资、民资、国资等各种经济成分竞相进入溧阳市的旅游领域,催生了该市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促使旅游产品不断丰富,设施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所有景区、景点、污水处理、道路交通、商品住宅、度假村、酒店等旅游建设总投资达256亿元人民币。其中,90%来自溧阳本土的产业资本。
溧阳是享誉全国的建筑安装之乡,全国50%以上高层住宅的电梯都是由溧阳人安装的。这为溧阳带来丰厚财富的同时,造就了一批“平民大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十思园,是个靠近安徽、占地2万亩的农业园。庄园的主人沈祖富就是靠建安发家的。听说家乡鼓励兴办旅游业,沈祖富一次性投入1.5亿元,依托靠近安徽的山水坡地,建起了庞大的农业庄园。园内亭阁点缀,花果成片,吃住玩项目一应俱全。
溧阳市很多农庄的投资者,都是曾经在外闯荡的致富能人。而今,全市共有225个农庄分布在山区、湖边、竹海,农庄已成为客人休闲、农民致富、庄园主实现自身价值和政府壮大旅游经济的新兴综合体,成为全市旅游行业的独特风景,成为助推全市旅游业不断向高峰攀登的巨大力量。
第四,景区由小到大,旅游由大到强,历经三期规划、六届政府,变的是顺时而为的规划面积,不变的是溧阳市党政领导服从真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品格和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发展旅游、造福一方的共同理想。
溧阳旅游发展到今天,一共经历了六届政府。规划面积从一期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三期的320平方公里,占到全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已经完全与旅游兴市及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相适应。
谈及三期规划、六届政府这个话题,市长韩立明说:“在一些人眼中,旅游业与工业经济相比,经济块头偏小,投资回报期长,利润率也不高。作为5年一届任期的政府,如果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政绩,发展旅游业并不是一条捷径。但是,代表溧阳人民利益的政绩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搞短期行为。溧阳的山水资源和大气环境,包括人民的宜居环境,都不允许再承担过重的能耗负荷。这是我们没有丝毫动摇发展旅游的根本原因。也是六届政府承上启下,紧抓旅游不放,并全力做大做强的最终答案。这是经过市人代会审议通过的战略决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溧阳市政府都紧抓旅游业这根主线,换届不换图、换人不换路,一以贯之做下去。”
第五,全民总动员,以善良、诚信的做人品德,放心、安全的旅游秩序,文明、礼貌的待客之道,舒适、一流的服务质量,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形成全社会尊重旅游、亲善旅游、一切以游客为重的强烈氛围。
作为主打旅游牌、以旅游兴市的溧阳,向游客尽力展示全社会亲善旅游的容颜,让每个来到溧阳的人感到轻松、愉悦,并充满着对再游溧阳的期待。
在电视台举办的“市民讲坛”上,在各种大型集会上,市领导反复强调并提醒,游客是上帝,他们只要来溧阳,即使不消费,我们也热情接待。游客来到溧阳,风景区并不是其涉足的唯一场所,同样,风景区的人员也不是游客接触的唯一对象。溧阳全市就是一个大景区,每个人都是东道主。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每个市民任何时候都要以强烈的东道主意识、身份和责任感,做好接待游客的精神准备。
现在,从机关干部到农村百姓,从学校师生到企业员工,全社会以旅游为重、以游客为上、尊重旅游、亲善旅游的氛围和机制已完全形成。2004年,溧阳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这是全市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企业到社会亲善旅游的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是溧阳人亲善旅游的最高荣誉。
溧阳人为旅游付了辛勤的汗水,与旅游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也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蜜丰硕的成果。旅游成就了溧阳人的自豪和骄傲。
——解决了民生为本的首要问题,吸纳了一大批旅游从业者,孵化出一大批乡土富翁。旅游业的产业联通功能,可以用“串一接二又连三”来形容和概括。它从第一产业一直延伸至第二、第三产业,构成一个密不可分、互为促进、创造财富的产业链。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座大水库、一个招待所和两条机帆船”是溧阳旅游的形象写照。沙河水库招待所烧饭的、端盘子的、开船的、看门的、整理床铺的,统统加起来不过100人。而今,全市旅游产业实现爆炸性扩张,全市景区景点达13个,20间客房以上的酒店、度假村110个,农业庄园225个……串连在旅游产业链条上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印刷、电信、广告等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
——诞生了一个响亮的金字招牌,“天目湖”品牌成为溧阳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溧阳人从浙江新安江水库更名为“千岛湖”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把沙河水库、大溪水库改名为“天目湖”,赋予游客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把人人爱吃的砂锅鱼头也贴上了“天目湖牌”商标。游客不仅热衷游览天目湖,而且在离开时还纷纷大量购买土特产品。这一市场信号被溧阳人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品牌的经济意义不仅仅表现在鱼头、景区等单个产品上,而是向所有产自溧阳、售自溧阳甚至路过溧阳的农业和工业产品转移和扩散。于是,溧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现天目湖品牌全覆盖的重大决策。到2007年底,在国家工商部门允许准入的34个产品门类和11个服务业门类中,天目湖品牌的一百多个产品全部注册其中,广涉全市所有产业。为了满足全国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溧阳土特产品的销售量,溧阳把专营天目湖牌农副产品的近600家连锁店开到了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等全国大中城市,使全市262只绿色和有机食品像快件一样进入迅捷广阔的销售通道。
——农、旅联合,借助旅游的力量,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基于致富农民,充分利用农产品生产专业村、专业园已成气候的条件,疏导核心景区过于密集的客流等深层考虑,就在天目湖和南山竹海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蒸蒸日上的同时,溧阳市把发展旅游的视角开始向农业、农民和农村延伸、拓展。旅游部门按照要素建设的要求,逐一过堂、筛选,把54个农庄列入新的旅游规划,把9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园区编入全市的旅游线路,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来培养。交通部门在进出溧阳的道口进行绿色对接,迅速开通了进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班车。金融部门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为农业庄园放贷7000万元。质监、工商、卫生部门则在各村委会的配合下,为具备条件的农家餐饮发放营业执照……。2003年以来,全市新增农业创业者1500人,农民就地转农工2万人,高效农业面积达到15万亩,农民年均纯收入因此增加210元。与此同时,农民文明素养明显提高。市长韩立明说,旅游致富当然重要,但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更是我们最高兴的事。
——旅游业的大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催生了富有朝气、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崛起,改善了溧阳市的经济结构,提高了经济质量,实现了速度、效益、质量和规模的四统一。2008年,溧阳实现人均GDP43186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4.0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151元,全市医疗、养老、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达到97%以上,困难救助实行城乡全覆盖。全面实现和巩固小康已成为溧阳人民幸福的昨天和今天,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正在成为溧阳人民更加美好的明天。□
(执笔:周旭、王海平、刘兆砚)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