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我们紧紧围绕省委提出“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简称“两保两促”)的要求,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的独特作用,夯实支撑点,找准切入点,强化统筹点,为又好又快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幸福江阴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导、舆论支持和文化保障。
夯实支撑点,主题突出,着力增强信心。服务科学发展是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重要支撑。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仍在增加。应对危机、战胜困难,重要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把“两保两促”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引导新闻舆论。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及时开展“扩内需、保增长、维稳定、促和谐”主题新闻宣传活动。通过开辟“保增长促转型,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栏专刊、“抢”字当先在现场、“一把手”访谈、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市委确定的保增长促发展、推进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宣传各地各部门应对挑战、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时不我待抓机遇的危机感,“抢”字当头,抢项目审批、抢有效投入、抢贷款资金、抢人才资源、抢市场拓展、抢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化“危”为“机”,在抢抓机遇中加快率先发展。二是引导社会宣传。广泛开展“扩大内需保增长、优化转型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基层党校、暨阳企业大讲坛、大型电子屏和灯箱广告等平台,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用华西经验、江阴精神凝聚人心、汇集智慧,引导全市上下为建设幸福江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而积极进取,奋力开拓。三是引导和谐创建。把“两保两促”贯穿到文明和谐创建中,以“百万市民学礼仪,争做文明江阴人”为抓手,评选文明和谐服务品牌,深入开展了“市民文明道德实践年”活动,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宣传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城乡一体化共建和社会志愿服务,大力实施未成年人“朝阳行动计划”,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找准切入点,典型引路,着力率先发展。紧紧把握“两保两促”大局,找准典型引路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切入点,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是弘扬科学发展典型。去年,中央确定江阴市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被中央调研组誉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我们以此为契机,围绕招商引资、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实施了以“科学发展在江阴”为主题的一批重大外宣项目典型,利用境内外主流媒体推介江阴,编辑出版了《幸福江阴——科学发展观在江阴的实践与探索》、《江阴——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我与幸福江阴同行》等理论文集,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内宣、外宣、网宣“三宣”联动的新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江阴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树立华西标杆典型。今年1月9日到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江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以温总理视察江阴为强大动力的要求,随即推出了一批“两保两促”的先进典型,其中以率先发展致富的老典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典范——华西村为第一典型,深度报道了华西今年春节不放假,抢抓发展机遇的先进事迹。三是打响品牌战役典型。2008年以来,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打响“保增长、促发展、维稳定”的品牌战役,江阴市委、市政府与企业密集展开了一系列精彩互动,用科学发展的“江阴智慧”成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方位“破冰迎春”。3月初,《新华日报》、《江苏新时空》等各级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刊播《破冰迎春,江阴有股劲》一文,全方位聚焦报道了江阴“率先发展有冲劲、转型发力使巧劲、改善民生用实劲”。通过创树典型示范引领,为化解金融危机、推进幸福江阴、实现率先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强化统筹点,扩大内需,着力促进和谐。统筹谋划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方法。面对全球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化危为机的重要发展战略。鉴于此,我们统筹谋划,围绕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抢抓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大力加快和谐文化建设,力促社会和谐。一是既繁荣城市文化,又强化农村文化。通过建立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开放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城乡宣传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目前,公益性文化设施达标率达到86.8%,超过省级标准。在城乡率先实施了“一二三”读书工程,即每年办好一个读书节,创建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单位两个示范点,评选科技文化户、特色文化户和学习中心户这“三户”。切实做到城市文化率先领跑,农村文化强基提速,城乡文化互动互助。二是既发展文化事业,又发展文化产业。围绕步行街区、黄山湖景观区、文明广场、天华文化中心四大夜晚文化中心,开展了市民大舞台、故事大擂台、欢乐周周演、月夜良宵、体育健身培训、演艺活动等28项工作,通过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充分调动企业、商家参与夜晚文化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使夜晚文化蓬勃发展。同时,重点培育发展了文化创意、动漫设计、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等一批文化产业企业,并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中国江阴徐霞客旅游文化节和中国江阴刘天华民族音乐节,积极打造“广电文化周”、“报业文化展示周”、“江阴7点半”、“欢乐周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三是既发展大众文化,又打造精品文化。以基层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主题文化工程,长年开展送戏曲、送展览、送电影、送图书、送评弹“五送”以及文化、科技、卫生、计生、科普“五下乡”活动,并在城乡举办了以“幸福江阴、和谐名城”为主题的城市剧团入村、乡镇小戏进城的文艺演出,直接受惠群众超过了150万人次。着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精心打响“全国民乐之乡”、“全国故事之乡”、“全国小戏之乡”、徐霞客旅游文化、佛教文化旅游、军事要塞文化等地方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从而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作者系中共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