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应对挑战”,迄今已成今年以来的流行语。
以“心”作为思想、意志、感情的载体,是国人的“发明”。在国学范畴内,只要发渊于“心”,就真、就善、就美,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等等,大凡“心语”都神圣、都美好,信心也概莫能外。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未丧失过信心!即使是在饱受列强欺凌的黑暗年代,“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毛泽东语)的鲁迅,依然发出掷地有声的诘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种千年不衰的自信力,坚如磐,刚如铁!八年喋血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百年坚韧赢得港澳回归!“信心中国”更在汶川地震突然降临时迸发出举世敬慕的凝聚力!那么,信心,会在全球金融危机席卷时生发什么呢?其实,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暴突袭时“我自岿然不动”的表现已经验证:中国人不仅抵御了危机,而且“赚”得又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段。这可算作信心引发的奇迹吧?也许,这正是目前信心日盛的底气之所在吧。
且慢!精神范畴的信心如何转化为物质形态的效益,应是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笑话又有变相“复出”之虞,而“学赶”、“跨越”之类的口号则更是不绝于耳。与此同时,某些地方越赶差距越大、等待信心实现时却仍然只见信心还停留在口头的尴尬现实依然存在。如之奈何?
殊不知,信心是需要经济实力作基础的!试想:没有接踵而至的外企落户,昆山人的信心何以附着?没有新加坡工业园等大批产业和项目实体的生根,苏州人的信心焉存?只有“信心项目化、信心工程化”,才能带来发展的科学化,这是先进地区总是信心与绩效同步攀升的“秘诀”!他们信心之所以坚定,是因为有经济实力作支撑。相反,那些没有实业作基础、实力作支撑,而只是空喊口号的信心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
那么,信心如何从口号和号召转化为实践和行动呢?当下强调的是:干部要有信心干事业,企业要有信心搞投资,百姓要有信心去消费。也就是说,干部的信心要体现在干事业上,企业的信心要体现在投资上,老百姓的信心要体现在消费上。
一则,提振百姓消费信心,最关键的是要设法使百姓自己找门路,或从各方面帮助百姓想办法,把“钱袋”鼓起来!否则,消费信心就难以提振。
二则,企业投资,能够牵动市场、拉动就业、推动消费。对企业讲信心,必须推动、帮助企业开创出能够占领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和企业利润的项目和产品,这是最实在、最关键的。
三则,干部有信心干事业,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在当前共克时艰的情况下最需要、也最令人欣慰的事情。但干部如果不能克服政界流弊,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号召提振信心,那到头来“信心”虽然或许也能起到一时的鼓动作用,但时间一久,老是喊此口号,光打雷、不下雨的干部,就会背上一个“说空话”、“喊口号”、“放空炮”的骂名。所以,现在干部的信心,务必体现于出实招、办实事,想方设法奔忙于帮百姓找门路、增收入,致力于帮企业创产品、拓市场,投身于为本地本部门出新招、开新局。
概言之,一方面,要有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另一方面,要有与信心相对应的行动,行动比钻石还重要!□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