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桃花开,我们慕名来到溧阳南山一个竹林掩映、茶园飘香的“世外桃源”——李家园村。偏隅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李家园村曾经是个“吃粮靠赊购,用钱靠借贷,媳妇不愿来”的穷地方。近年来,李家园村抓住溧阳市旅游大开发的机遇,在村党支部书记杨良清为首的一班人带领下,化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聚山水财富为真金白银,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大打生态旅游牌,经济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8年,全村实现村级经济总收入900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8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2000元,人均存款3万元。
发展特色农业
站在李家园村东的高地上,满眼是喜人的碧绿。上千亩茶园在阳光下绿光熠熠,犹如一泓碧波一直荡漾到远处的山脚下。村支书杨良清告诉我们,村里耕地少山地多,耕地面积2023亩,山林面积1万亩。过去是守着金山过苦日子,现在走开发丘陵山区、调整农业结构的新路子,全村实现了共同富裕。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李家园村就将茶、果等作为发展多种经营、壮大集体经济的主抓手。30多年来,按照“做大、做优、做特”的思路,村里强化组织引导,大力发展有前景、见效快、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特色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除开发了300亩早园竹、水晶梨、枇杷等,全村还有1600多亩优质茶园,人均一亩,仅此一项就可带来5000元/人的收入。依托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村民不离村、不离土即实现了就业,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每年还吸收了大批外来劳力。茶产业经营得红红火火,成了农民的主要财源,就得花大气力将它发展好、维护好。近年来,村里对一批老龄茶园实施了无性系良种改造,引进了白茶、龙井、乌牛早、福鼎大白等一批高附加值无性系良种,还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苏茶早”,并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村里将打造品牌作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眼下,村里除了多次荣获省“陆羽杯”名茶评比特等奖的“南山寿眉”,还拥有20多个注册品牌,2个无公害产品,1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产品。
李家园发展特色农业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2005年左右,省国土资源厅在这个地区发现,土壤中富含稀有元素硒,这给当地农产品生态、绿色、有机的形象之外,又增添了新的内涵。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当地耕作层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64毫克/千克,符合0.1~1毫克/千克的正常标准,经检测,当地白茶和绿茶的茶叶片硒含量分别为0.20毫克/千克和0.26毫克/千克,而绿茶的茶叶芽头硒含量最高,达到0.75毫克/千克!南山地区优良的富硒土壤给天然富硒茶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其他天然富硒水果和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打造旅游胜地
特色农业是李家园人致富的第一条路径。不限于此,依托南山竹海景区兴办农家乐,已成了李家园人的第二条致富路径。
年游客量近50万人的南山竹海景区对李家园人来说是一个大“聚宝盆”,在它的辐射带动下,聪明勤劳的李家园人在2003年就开始发展农家乐,目前已有各类农家乐餐馆38家、农产品销售超市8家,安置了全村1/4的人口就业,2008年的营业额达3000万元。
潘建华是最早开办农家乐的一批人,现在他所经营的快乐家园酒店,9间两层1100平方米的阁楼古色古香,在景区门口别具一格。去年,快乐家园雇用了30名各类员工,实现餐饮加土特产的营业额共300万元,为全村最高。究其成功之道,一是具备现代经营意识。潘建华虽然是地道的农民出生,但他没有小农意识,而且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他认为,商家打开门做生意,诚信是第一原则,所以他对各种菜价及各项服务实行明码标价。快乐家园开业至今,还没有接到一例游客消费者的投诉。其二,营销思路活。开业初期,快乐家园就不局限于一般农家乐“等客上门”的散客营销模式,而是更多地将目标锁定于各类旅游团队。为此,潘建华主动出击,自己直接去一些大的旅行社接洽旅游团队业务。在此基础上,他又通过携程网等旅游中介网站为快乐家园作推介。其三,推出特色菜肴。这是农家乐做大的关键一着。他们整合推出溧阳农家土菜近100味供四方旅客享用。近期,他们又吸收了四川蜀南竹海、浙江安吉竹海等地竹类特色菜肴,准备结合南山竹文化,推出由“竹”字打头的“全竹宴”。
潘建华碰到的一件尴尬事为李家园农家乐下一步发展提了个醒儿。一次,快乐家园接了一个团队,有200多号人欣赏了竹海美景后,要求住下。潘建华为此联系了全村所有的农家乐饭店,都没有安排下,最后只能安排住在价格昂贵的竹海度假村。目前,李家园的农家乐配套竹海景区,只想到了做餐饮这块,休假住宿基本没有考虑到,38家农家乐饭店总共只有50个左右标准间客房。南山竹海景区竹海度假村也只有几十个房间。极少的客房与加速放大的南山竹海旅游已经极不适应。如何突破“只能吃,不能住”的单一农家乐模式?经过村委会协调,由潘建华牵头,30多家农家乐已准备成立统一的“李家园村农家乐协会”,准备对全村农家乐发展进行统筹定位,在做好餐饮的同时,重点在“乡村度假游”上下功夫,并对长三角沿线城市大力宣传推介,使游客来李家园不仅能吃到农家菜,而且能体会到居家生活,由此进一步拉长李家园农家乐的产业链。
建设美丽家园
机缘巧合之中,李家园这两年的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启动“乡村度假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大的方面看,即便是面对南山竹海这个4A级景区,李家园依然是溧阳南山乡村游的最佳载体。
新农村环境建设,李家园村另辟蹊径,通过“改村”和“搬迁”结合的方式实现村容整洁,既保存了农村原有风貌,又修建了统一的居住区。此举既节约了资金和土地,强化了现代服务设施配套,又保持了传统的村落特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记者走进李家园村,两个版本的新农村景象呈现于眼前:一面是规划统一、布局合理的一排排新建的农家别墅,坐落在群山之中;另一面的农家小院依旧是青砖黛瓦,虽然分散,但在当地独有的自然风貌映衬下,有移步换景之妙……在“改村”和“搬迁”过程中,该村邀请规划设计公司整体规划,凭借南山竹海景区群山连绵、翠竹万亩这一天然条件,建成了现在这种不破坏原有风貌、又焕然一新的新村庄。
这次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先从原李家园、田舍里两个自然村开始,完成全村2公里主干道硬质化,并且铺设了2公里的青石板农家小径;为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干道旁设置了路灯40盏;拆除20多间合计1000多平方米危房,按照每户每间补贴500元的标准,把村里的黑色屋顶全部换成了琉璃瓦;修建了生态型化粪池135只;在市农林局指导下,引进数十个品种的苗木,见缝插绿……经过环境整治后的李家园村虽地处南山深处,但整个设计和设施处处透露出现代气息。
之后,借着南山竹海做大景区,村里出资1200万元对原居住于景区内的十堰里自然村87户村民进行了集中搬迁,修建了93套统一公寓和农家别墅,并按照每人6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分配。原本居住在南山竹海景区内的都是条件较为困难的农户,通过集中搬迁,不但分到新房,面积多的还有补贴,这些住户都十分满意。
我们还看到,该村近300株古松榉树等名贵木种,正在围上木栅栏,并用统一标识保护起来。村民们已经认识到,“如果要见证一个村落的历史,古树名木、文物遗存最有说服力。”于是,保护这批珍贵的“活文物”成了李家园村建设新农村的必保项目。
当我们恋恋不舍地别离李家园村时,我们驻足凝目,举首四望,好一幅人间美景尽收眼底。我们既为李家园村一路走来的非凡历程所感动,又为李家园村今日的辉煌成就所感叹,更为李家园村的美好明天所翘首。我们坚信,李家园村的小康目标和现代化蓝图一定会加速实现!□ (摄影:缪国林)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