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东西。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它总是时时处处存在的。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可见孔子也是重名的。他不但重名而且还重利:“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篇》)。庄子也曾说过:小人以身殉利,士以身殉名。追名逐利,先贤也是如此。
不看重名利,如果不是胸无大志、缺乏进取之心,那么就是屡经挫折而悲观遁世。但是,太看重名利,则容易导致利欲熏心、终为名利所害的结局。“士人不争名,官场空荡荡;商人不夺利,市场冷清清。”一个社会如果拒绝名利是很不正常的,也是很危险的。假若人人都是“闲看堂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个社会怕是死水一潭了。
笔者认为:名利无错,马克思主义也要求运用好物质利益原则和精神激励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名利。
唯物主义者不应该拒绝名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士子夺名,应靠勤奋。只要不是运用损人利己的手段去获名,只要不是通过违纪违法的行径去谋利,则应当提倡。
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乍看,这与名利观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名和利虽不能使人至善至美,但可激励人们向美好境界努力。健康的名利观,是促进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健康的名利观,不仅能使个人的创造潜力得到全面发挥,而且有助于整个社会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人人拥有健康的名利观,是社会平稳运行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不健康的名利观如果蔓延,则会引发义利危机,危害社会安定。因此,我们切不可完全否定、丢弃名和利,而必须在全社会正确对待、妥善运用名和利。□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