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看无锡 巨变如沧桑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许景新    

  电力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助产师。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从电力生产与消费来看无锡这片古老土地的过去与现在,真是明暗两重天,巨变如沧桑。

  无锡有电始于100年前。190911月,无锡乡绅孙鹤卿、薛南溟等人在县城创办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呈清政府农工部注册批准执业,揭开了无锡电力工业的序幕。19108月,由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50千瓦直流发电机组装竣发电,正式定时向无锡城区夜间供电,无锡电力工业自此起步,这块浸润着古吴文化的渔米水乡,跃入了时代进步的长河。在电力事业兴起的同时,无锡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经统计,1936年,仅无锡粮食的集散总量、加工能力、仓储容量和运营总功能,就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金融业也成为江浙一带著名的“用款码头”;农村机械得到推广,使用机器戽水的耕地占总面积的70%。然而,旧的社会制度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战乱频仍,解放前的无锡电力工业几经受挫,基础薄弱,发展缓慢。19371125,日军侵占无锡,电厂遭劫,供电线路被毁,无锡城持续停电82天,社会一片凋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又发动内战,无锡经济再度陷入困境。

  当解放的礼花在无锡绽放的时候,华彦均(无锡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已经双目失明,但他那充满着忧世与伤感的“二泉映月”因新中国的成立而得以保存和流传,成为让世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骄傲的乐曲。今天,当人们在欣赏那举世闻名的“二泉映月”时,或许会因华光的烂漫而少了那份月华下的悠扬与伤感。但是,由于电力的丰沛,古老的无锡已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仙境般城市了。

  1949年,无锡全社会用电量5507万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35%,人均用电22.7千瓦时;且主要集中在市区,其他三县总量还不到1%。建国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至1952年,无锡全社会用电量已增至8461万千瓦时,3年平均递增15.4%;其后连续4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至1975年,无锡全社会年用电量首次突破10亿千瓦时,1978年,达到13.96亿千瓦时。

  改革开放30年来,无锡的电力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19988月,无锡利港电厂建成投产435万千瓦机组,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成为江苏华东电网的主力电厂。2005年,中外合资江阴苏龙电厂完成总装机8台、总容量321.5万千瓦发电机组投产。2008年,无锡发电机组容量上升至126.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1.8亿千瓦时。同时,无锡电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投运,从根本上改变了无锡地区的电网结构和供电规模,地区年售电量和年供电最高负荷始终保持全省第二,为无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无锡地区供电电网已基本形成为以500千伏变电所为主电源,220千伏输电网和变电所为骨干,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为支撑的网架结构,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供受电能力全面增强。至2008年底,无锡供电公司拥有35kV及以上变电所289座,变电容量3580.94万千伏安,35kV以上输电线路长度6241.52千米;负责对全市236.2万营业客户开展供电服务。至2008年底,无锡地区全社会用电量466.69亿千瓦时,供电最高负荷746.8万千瓦。

  “有电和没电是两个时代”。有媒体这样评论电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949年,无锡地区市政生活用电为361万千瓦时,1978年则为4819万千瓦时,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市政生活用电增加了13.3倍,基本做到了家家有电用。又经过了30年的发展,2008年,无锡仅城市路灯数就达223000盏;市区居民用电量已达到14.68亿千瓦时,居民用的电度表已从0.5个千瓦配置发展为68个千瓦的配置。

  农村用电60年来更是变化巨大。1949年,无锡农村年用电15万千瓦时,人均年用电0.08千瓦时。30年后,1978年,无锡全地区农业用电量已达2.87亿千瓦时,人均用电97.31千瓦时;1983年,全市2127个村实现村村通电。又经过30年的发展,2008年,无锡仅乡村居民用电量就达到19.96亿千瓦时。

  电力的发展推动了无锡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1985年,无锡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城市;2005年,无锡率先在全省达到全面小康的社会建设目标;2006年起,无锡又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进。

  电力的发展也让普通市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位名叫陈继成的无锡热心读者,在今年715日投稿给《江南晚报》,写了一个“纳凉”的故事,他说道:“解放后的40年间,我一直在市区一幢有25户人家组成的大宅院内。百来号人有老有少。盛夏晚上,都聚集到院子里‘乘风凉’,有坐有躺,但扇不离手”。如今,在有电的时代,这样的生活场景已不多见了。灯火阑珊的市民广场,琳琅满目的购物中心,吸引了更多消暑纳凉的市民,还有不少市民选择了在家里孵着空调、吹着电扇,惬意地歪在沙发上看电视、玩电脑。当年,阿炳创作“二泉映月”时,无锡城内还是灯火稀疏。如今,当夜色降临,从龙光塔下俯视锡城,眼前是蓉湖水月、京航运河,波光琉璃、灯的海洋,“二泉映月”中的忧伤已成情趣中的追忆。

  “百年电力”见证了无锡的沧桑巨变。无锡供电公司将以“光润江南”为使命,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继续走在全国电网建设和供电事业的最前沿,再创电力事业的新辉煌。□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