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培育、配置、调控的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拥有、运用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的能力,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亮点。但我省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不强;集中侵权、反复侵权现象突出;“贴牌加工”,忽视法律审查;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结合本人的研究与思考,现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省委领导最近提出,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是江苏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技服务“四大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更多的“江苏制造”变为“江苏创造”。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着力建设“三个高地”: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实现“三个提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一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因此,企业一方面应当更加重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以更多的资金投入支持自主创新,积极主动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切实提高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参与竞争和抗风险的能力。建立江苏省重点领域、支柱产业专利数据库和专利文献检索平台。加强对专利信息的二次开发与综合利用,围绕沿江火炬带、苏北星火带的建设、科技重点示范工程实施和高新园区的二次创业,进行专利技术信息服务和跟踪。省级重点企业集团,特别是建立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和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要建立与主导产品及关键技术相关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各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逐步建立专利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做到诚信守法、规范经营,杜绝恶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现象的发生。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一是要形成技术开发的预先研判制度。在新产品开发及上市之前,要进行全面检索、调查,判断是否会造成重复开发,是否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二是要形成技术研发文字记录制度。完整的技术研发记录有助于企业对技术发明成果的有效控制和充分利用。在发生知识产权诉讼时,企业也可以借此获得充分的法律保护。三是要形成技术权利的审核保护制度。对于已经完成的科研成果,企业应当及时研究决定采取何种方式加以保护,以避免因保护不当导致权利流失。四是要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企业要制定保密制度,及时与可能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签订保密合同;对技术研发资料、客户资料等实行集中管理;对商业机密信息实施分等级隔离;加强企业网络的防火墙和安全措施等。五是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事务的统一管理。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应按照技术人员总数4%的比例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岗位,或者充分借助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力量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学会在经营过程中合理规避风险。一是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企业要针对行业发展状况及自身发展目标,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快在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布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检索分析。企业在开展进出口贸易、境外投资活动中,应对目的地国家(地区)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分析;承接境外来料加工、定牌生产等业务的企业,应当要求委托方提供相关知识产权权利证明,并与委托方订立知识产权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三是强化海关通关和参展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产品通关或境内外参展时,应携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合法使用权、处分权等相应的权利证明文件。另外,文化创意企业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学习和研究,熟悉著作权合理使用及法定许可的相关法律制度,以避免因不熟悉法律规定而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不经意”地侵权。
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发现遭受知识产权侵权时,一是做好证据准备,如知识产权权利证明材料;对方实施侵权的证据。及时收集侵权产品实物、销售记录、销售发票、侵权产品广告、网络信息等,证据的收集尽量采用公证的方式进行。二是妥善选择维权策略:在提起诉讼之前,可以采取发送律师函、沟通协商等方法,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给予相应补偿。进入诉讼程序后,应组建包括技术专家、专业律师在内的诉讼团队,并根据案件审理需要,及时调整应对策略。为促使知识产权成果的最大化利用,也可以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授权许可使用的方式,变侵权使用为合法使用,实现双方当事人及社会的共赢。反之,被控侵犯知识产权时,一要做好证据准备:如知识产权权利证明材料;被控侵权产品或技术来源合法的证明材料;影响对方专利权利稳定性的证据材料,即公知技术等;在先权利的相关证据;有关权威机构出具的不侵权的鉴定意见。证据的收集尽量采用公证的方式进行。二要依法提起确认不侵权诉讼。权利人在发出警告函后的合理期限内,既不撤回警告,也不请求法院或者行政执法机关处理的,被警告企业可以向法院提起确认不侵权诉讼。此外,要正确选择应诉策略。□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