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维护企业稳定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严崇民    

  社会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企业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组成部分。去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许多行业、特别是一些困难国有企业保稳定求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考验。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经历的阵痛最为深刻。经过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国企干部职工中许多旧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思想观念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对推进企业改革的承受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形势下,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做好职工思想工作,营造稳定的企业环境,仍然是改制国有企业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对维护企业稳定工作缺乏深刻的认识,有的企业政工干部认为企业的维稳工作不创造效益,感到别人是搞发展,自己却是在做“无用功”。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本身就是发展的一个部分,稳定的本身就是发展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我们应当认识到做好稳定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切实增强做好企业维稳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就是要认识、掌握、了解职工的心理、思想、需要,以及影响他们行为的主客观因素,围绕启迪、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个人需求与企业目标相协调,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应做的贡献,把企业营造成为所有干部职工“生存的共生系统”,“经济利益的共同体”和“共有的发展平台”,引导职工朝着共同的方向团结奋进。在企业改革的深化阶段,广大干部职工更加需要人文的关怀、温暖、体贴、感化和激励,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公平公正、共享成果。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好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把思想情绪的化解疏导工作做到干部职工的心坎里去。“换位思考,用心待人,用心办好每一件事”。和员工心比心、心贴心、心连心、以心换心,保护员工的自尊心,增强员工的自信心,提高员工的认同心,激发员工的进取心,同甘共苦,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稳定、发展的双赢。

  千方百计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谐。解决干部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真心诚意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切实解决好职工的实际困难,稳定职工队伍,是事关稳定工作大局、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把职工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需求作为根本追求,真正在解决职工待遇和发展等方面上心用力,使职工真切感受到发展成果,发自内心地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去。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重视职工关注的失业、医疗、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这是做好企业稳定工作的前提。职工利益无小事,它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各种矛盾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做到领导职责到位、宣传教育到位、信息联络到位、关心帮助到位、排查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困难职工的帮扶平台和机制。有些职工由于患重大疾病、下岗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子女读书负担重等原因,成为困难群体。随着企业转制,职工分流的压力增大,还会产生新的困难职工群体。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才刚刚起步,社会保障水平还较低。企业工会等要组织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搭建起企业内部干部职工互助的平台,动员各方力量对困难职工实施帮扶,发挥对困难职工救急济难的作用。

  切实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现阶段企业内部产生的大量不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利益关系失衡造成的。要紧紧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抓住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重点加以解决,在改革发展中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各种利益关系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应重点解决好企业改制过程中带来的职工利益失衡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十分复杂,必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综合运用各种办法进行化解。要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发扬国有企业领导和职工同甘共苦、共度时艰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听民诉、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发展者和实现者。要进一步畅通职工反映诉求的渠道,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疏导民意,首先必须疏通职工反映问题的渠道。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应建立更加畅通、更加多样化的反映诉求的渠道。除了进一步规范、畅通信访渠道外,还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确保企业发展重大决策与广大干部职工沟通、交流渠道的畅通。对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来的社情民意,应定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及时了解和把握社会热点问题,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

  (作者单位:宝钢集团南京轧钢总厂)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