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亟需固本强干攻坚克难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钱伯华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继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并全面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是从毛泽东同志于193910月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之后,我党几代人接力推进和不断创新的伟大创造。从这一伟大工程推进、实施的过程与现实来看,“伟大工程”并非仅是一个形容或称谓而已,而是一项具体实在、名副其实的伟大工程。从以往贯彻执行重大决策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来看,也需要适当采用工程化的措施和办法抓好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事实已经反复表明,只是抽象笼统地发号召、作部署、提要求,不明确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及其具体做什么、怎么做、有何职权、负何责任,再好的纲领性文件、再伟大的决策部署,也难以执行到人、落实到位、贯彻到底。这样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已经成为我们许多工作抓不实、做不好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地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科学正确、切实有效地采用“工程化”的措施和办法。因此,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应考虑进一步将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具体实在、名副其实地“工程化”。从党情、国情、世情来看,当前亟需将党建新工程“工程化”的重点放在固本强干、攻坚克难上。固本应着重夯实“六根基”,强干应着重筑牢“六柱体”,攻坚克难应着重解决“六难题”。此可简约谓之为“党建新工程‘三六’新行动”。

  固本工程 —— 夯实“六根基”

  任何事物,无不发自本原。任何发展,无不源自根本。根固而枝荣,本强而业盛。同样,党的建设也必须从根本抓起,首先必须规划好、建设好“固本工程”。从执政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特别是我党的历史与现实来看,当前我党党建的“固本工程”,亟需建好以下六大根基工程。

  根基工程一:素质工程 —— 在不断推出党建行动、提高全党素质中巩固党建之本。任何事物特别是社会主体都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即根本属性决定的,任何社会主体的根本属性及其载体和体现——性质、要素、素养、特点等集合而成其素质。任何主体能否发展提高,从根本上首先取决于本身的素质,政党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党的建设最基础的工程首先应是素质工程。就一个政党的整体而言,大体可从要素与素养、组成元素与结构两方面看素质。就要素与素养而言,必须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形象素质等。就组成元素与结构而言,必须不断提高构成党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元素的素质。党是由全体党员组成的,素质工程当然必须从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抓起。抓手是:在严把入党关中确保党员基本素质;在对党员加强培养、教育和管理中完善提高党员素质;在注重实绩、用优汰劣中动态优化党员素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动全党学习中促进提升党员素质。同时,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领导素质。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各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三是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组织素质,与时俱进地不断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全面建设。整个素质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全体党员,各级党组织带头人,党员和党组织带头人所在的党组织。

  根基工程二:保先工程 —— 在引导全党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科学改造客观世界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先进性是我党必需具备的特性,失去了先进性,党就不成其为“先锋队”,就当不了“三个代表”,党就无以立足而被淘汰。所以,保持先进性是我党存在、发展、兴盛最重要的根基。党建新工程务必将此作为对党兴衰存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根基工程重点抓好。首先要保持党的性质的先进性。整个党要真正做到、当好“三个代表”、“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二是保持党的指导思想、行动纲领的先进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将其与世情国情党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制定实行科学先进的行动纲领。三是保持党的队伍及其行动的先进性。推动全党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使党员都真正成为先进分子、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党科学改造客观世界,使党的执政行为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四是保持党的领导和决策的科学化与先进性。不断提高领导决策层的素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导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和在世界的领先性。整个保先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各级党的领导决策层、全体党员、党的各级组织。

  根基工程三:能力工程 ——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效能中巩固提高党的执政地位。能力,是主体进行认识和行动并可获得成功所具备的能动要素及其作用力。能力对任何主体的生存发展都具有基础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政党更是如此。所以,无疑应将能力工程列为党的建设的根基工程之一。按执政的任务和所涉领域,必须致力提高“五个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按执政的综合能力和总体效能要求,应致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凝聚各党派、各界、各方面参政议政力量使其共襄我党执政的能力。能力建设工程的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应是——担负具体执政任务的领导决策层及主管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担负具体施政任务的部门及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党成员的全体党员、特别是掌有施政权力的领导干部。

  根基工程四:民心工程 —— 在密切党同人民血肉联系中保持全民对党的高度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是人民选择了并持续支持着我们党作为新中国的执政党。所以,我们更要将民心工程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基工程。首先必须在根本立场和宗旨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振兴国家、服务人民、贡献人类作为党崇高而唯一的使命和职责。二是提高执政能力、领导本领和工作效能,取得不低于并努力超出其它执政者的执政成效,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群众加快富裕幸福、国家民族加速繁荣振兴。三是贯彻执行好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作为国家的主人当家做主。四是真正履行公仆职责义务,自觉当好人民公仆,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五是抓好党风建设,端正党风,反腐保廉。民心工程的执行主体和责任主体应是——执掌各种权力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所有党员及其所在的党组织。

  根基工程五:反腐工程 —— 在拒腐防变、反腐保廉中确保党立于不败之地。腐败是足以毁堤之大患、致命之痼疾,甚至会导致亡党亡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疑必需将反腐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根基工程。鉴于这一工程极为重要、难度极大,务必竭尽全力、多措并举。一是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反腐败的巨大声势、高压态势和震慑威力,将腐败置于老鼠过街境地,使想腐败者望而却步。二是从根本和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病原体。以规范和控制权力赋予、使用为重点,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推行“阳光运行”、禁止“暗箱操作”,重点解决将过大的权力过分集中在个人手中任其个人暗中使用的问题。三是以加强对握有“可寻租”重权的掌权者的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靠此从根本上规范权力运行,堵塞权力“寻租漏洞”,防范和及时发现、制止权力腐败的发生。五是大幅提高腐败案件发现、查办结案率,使腐败分子难以漏网,由此遏制和减少腐败。反腐工程的直接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各级党和政府特别是上一级党和政府,人大、政协,组织、纪检、监察、宣传等部门,负责机构改革、部门职责权限设定划分的部门和相关方面,掌握实权的部门、岗位的领导者及主体。相关的、间接的参与反腐与监督的主体应是——权力掌握者的家属,社会各界,广大民众,各种媒体。

  根基工程六:命脉工程 —— 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勃发党的生机与活力。任何主体包括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前途和命运,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党要兴旺发达,就必须从根本和源头上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所以务必将其作为命脉工程列为党的建设的根基工程。其主要抓手:一是坚持思想理论建设,勇于在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中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二是不断提高全党的实践创新能力,善于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和党的事业的发展。三是坚持推动和领导改革开放,提高全党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能力,执政兴国、赢得世界竞争的能力。这一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全体党员,党的各级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党的思想理论战线,发展改革、对外开放等部门。

  强干工程 —— 筑牢“六柱体”

  如同高楼大厦仅有牢固的基础还不够、还必须有优质坚强的支柱栋梁一样,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抓好固本工程的同时,还必须抓好强干工程——筑牢“六柱体”。

  柱体工程一:核心工程 —— 强力推进党的各级核心层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党的事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事物的中心、主要部分,通常喻为核心。我们党就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可见核心之重要。党的各级核心层是带领全党在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的“中流砥柱”。所以,必须将这一核心工程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柱体工程。主要应抓好四个方面:一是选准配强党的各级核心层。二是党的各级核心层自身应锐意进取,不断提高,从各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三是全党各级、各方面都要大力支持核心层工作,同时从关心党的事业的高度、爱护领导的角度,及时提请核心层注意防止、纠正某些倾向、问题和偏差。四是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和检验核心层,特别要将在重要关头对重大问题、严重困难、严峻挑战的处置及其成效作为锻炼、考察核心层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优胜劣汰。这一核心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党的各级核心层自身,上级党的核心层,上级党的组织部门。

  柱体工程二:主体工程 —— 强力推进全体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党的事业中的“主体承担”作用。如同军队取胜最终必须由士兵在战场上具体执行战斗任务并克敌制胜一样,我们党的事业也必需靠广大党员同心笃行才能完成和取胜。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并将此作为主体工程列入党的建设的柱体工程,从多方面推进其建设。一是把党员作为构成党的机体的元素和细胞,组成“两个先锋队”的先进分子,挑选好、培养好、教育好、发展好、使用好、维护好。帮助每一个党员掌握和不断提高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本领,充分调动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在党内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这一主体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全体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

  柱体工程三:骨干工程 —— 强力推进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党的事业中的“骨干支撑”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其中,领导干部在党的事业中发挥着“骨干支撑”作用,更处于决定地位。所以,务必将此作为骨干工程列为党的建设的柱体工程。要建设好这一工程,必须着重致力于四个方面:一是抓住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即: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实行能够准确识人、正确选人、充分用人的选人用人机制,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入领导干部队伍,安排在恰当的岗位充分发挥作用。二是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的培养、教育和提高,使之真正德才兼备。加强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突出党性修养和作风素养教育。务必使领导干部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十分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实践锻炼和火线考验,使其真正具有并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真本领。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先进、公平公正、导向正确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由此对领导干部起到导向、激励、鞭策的作用。四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提高领导干部决策、用权、行政、办事、交往及主要去向等透明度,切实解决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对领导干部“看不到、管不着”而无法了解和监督的问题。这一骨干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党的各级组织及党员,党的各级领导,管理领导干部的职能部门。相关方面有:各级党校,纪检、监察、统计等部门。

  柱体工程四:基石工程 —— 强力推进党的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党的事业中的“墙基柱石”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党的基础,如同墙基柱石一样重要,所以必须将其作为基石工程列为党的建设的柱体工程。当前这一工程亟需着重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二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班子,同时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活动经费,关心解决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培养、使用、待遇、保障等问题及其它后顾之忧。三是探索创造并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途径、手段、方式、方法,同时为之提供相应需要的配备,使之更好地跟上新时代、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使其工作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作用力和实效性。四是扩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基石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党的基层组织及其负责人和工作班子,党的基层组织的上级领导,主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领导和职能部门。

  柱体工程五:擢汰工程 —— 强力推进党的组织纪检部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党的事业中的“擢优汰劣”作用。事业要兴旺、要成功,关键在人、在队伍。党的事业同样如此,关键是党员和党的干部素质要高、队伍要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擢优汰劣”。首先要把好“入选”第一关,把真正符合党员条件和标准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把真正具备领导干部素质并为实践检验所证明的优秀党员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在对党员、党员干部进行培养、教育、锻炼、提高、使用、考验、考核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出类拔萃者,对其予以重用;同时,注意发现相形见绌者,对落后者予以帮助,对不合格且教育无效者予以清除,以维护党员和领导干部队伍的质量和形象。这一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党的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主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

  柱体工程六:鼎新工程 —— 强力推进新生代党员的发展培养使用,充分发挥其在党的事业中的“新柱顶梁”作用。我们党的事业是需要接力传承并不断创新超越的千秋伟业。国内国际执政党的经验与教训,都说明了“接班”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党的千秋伟业就会在某一代手中毁于一旦而前功尽弃。所以,务必将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鼎新工程”作为党的建设的柱体工程抓紧抓好。一是高度重视对整个国家新生代的培养教育,努力做到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此基础上,不断从新生代中吸收先进分子入党。二是对新生代党员进行既符合党的基本要求、又适应新生代特点的培养、教育、锻炼、提高、考验和管理,将其培养造就为既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又能担当起新的历史重任、并能超越前人更好推进党的事业的优秀接班人。三是加大在新生代党员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复杂环境、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独当一面地履职尽责,对其中为实践所证明、公众所认同、确实优秀的年轻干部加以提拔重用。四是加强对年轻党员、年轻干部的管理、帮助和维护,重点帮助年轻干部增强党的信念、党性修养和法纪观念,增强抵御诱惑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一“鼎新工程”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新生代党员、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和组织部门、青年工作部门。

  攻坚克难 —— 解决“六难题”

  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世所公认的巨大成功和伟大成就,我们党自身的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毋庸讳言,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在党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甚至还在蔓延、加重的问题,这些“老大难”问题已经严重阻碍党的事业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决心攻坚克难。当前,亟需着重解决好以下六大难题。

  攻克难题一:缺失问题 —— 致力解决有些责任主体难以将党建作为头等大事真正抓到位、甚至缺位失职的问题。任何工作,能不能摆上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位置并相应地重视和致力,是工作好坏、事情成败的关键。我们党多数时期、多数责任主体是重视和努力抓党建的,但也确实在有些时候、确有少数责任主体并不重视抓党建,把抓发展作为硬任务、唯一要务,把抓党建作为软任务、非要务,上面有布置,就应对敷衍一下,除此之外少有问津,甚至根本就顾不上。这种缺位失职的状况,已不在少数。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客观上相当程度地存在这种状况:党建“任务软、位置低、项目虚”,“布置多、检查少、考核缺指标”,“唯有发展是政绩,党建如何没关系”。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关键是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充分认识到“抓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又要充分认识到“建好党是办好中国事情的第一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务必将党中央对党建的定位、部署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将建好党作为办好中国事情的第一关键,摆到各级党委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委主要领导的重要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抓党建第一责任人”及其职责。健全并真正实行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状况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至影响其能否提拔的重要方面。对抓党建缺位失职者,追究责任,作出相应处理。攻克这一难题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自身,上一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上一级党的组织、纪检部门。

  攻克难题二:腐败问题 —— 致力解决腐败问题难以根除、且有管涌性溃堤甚至扩散性蔓延之忧的问题。我们党中央和全党对反腐败高度重视、非常坚决,也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毋庸讳言,腐败问题并未被遏止,更未被根除,甚至在领域上有所扩展、在级别上有所提高、在影响上更为恶劣、在查惩上更为棘手,已经成为我党长期致力、亟需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最大难题之一。虽然这个问题具有长期性,但腐败存在越久,越积重难返,影响越恶劣,危害越致命。所以,这个问题再难也必须解决,而且要尽快从根本上解决。首先,在解决当前最迫切问题的同时,就要考虑采取治本之策。要全面配套地推进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权力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涉及权力设计、配置、授予、执掌、使用、监督等部门和方面彻底进行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于集中于少数部门、少数人手中,而又由其自行内部运作甚至暗箱操作的腐败源问题。关键是“分权”、“控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取消和严禁“暗箱操作”,由此切断以权谋私之源、挖除权力腐败之根。务必将此作为最根本、最关键、最要害的问题,腐败中最坚顽的暗堡、最致命的病灶,下大力气解决好、铲除掉!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特别是从根本上探索建立、强力实行一整套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法纪震慑、亲情感动,实现掌权者“不愿贪腐、不敢贪腐、不能贪腐”的理想目标。三是针对贪腐者鉴于在极为私密状态交易、多数得逞并漏网的现状,故而自己也心存侥幸铤而走险的腐败特征,广泛运用高新科技科学控制、实录以至侦查决策和权力运作的全过程、掌权用权者与权力相关的人际交往及经济收支,使权力无法私密交易;同时,大幅提高破案率、降低“漏网率”,根本动摇和打消贪腐者的侥幸心。解决腐败难题,在总体上应坚持——标本兼治、更重治本,惩防并举、更重预防,全程综合治理、更重关口前移,既讲长期性、更重紧迫性,既凸显重要性、更凸显实效性。攻克这一难题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部门职能、岗位权力及体制机制设计者,组织、纪检、监察部门。

  攻克难题三:偏离问题 —— 致力解决有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追求、言行及工作能效,偏离甚至违背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问题。这些年来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党中央科学正确的重大决策、深得党心民意的好政策、好规定、好制度,往往不能一杆到底地贯彻、不折不扣地落实,常常被虚置、改变或“打折”,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一些党员和党的干部入党动机不纯、思想不正,私心杂念较重,个人的追求、事业心、政绩观等,与党的宗旨和人民利益不一致、甚至相背离,所以,常常与党的要求格格不入,合自己意、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合自己意、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执行,而对自己意欲而为的,虽偏离党的宗旨和人民利益,却要一意孤行。这就从“损公”、“营私”两个方面与党发生了更大的偏离,影响了党的宗旨和执政效能的实现,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甚至对党和人民的关系造成破坏。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这一偏离问题。主要应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教育、党的纪律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同时加强对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的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问题。攻克这一难题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督查部门,组织、纪检、监察部门。

  攻克难题四:牵掣问题 —— 致力解决因各种主体及其权益关系错综复杂而牵掣党所推进的改革创新的问题。改革创新是推进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广大人民根本长远利益的根本需要,所以,党中央非常强调,一直抓得很紧,成效也比较显著。但毋庸讳言,有些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得非常艰难,有的旷日持久而收效甚微,有的改来改去“换汤不换药”,有的变形走样坏了味,有的借改革之名谋集团之私,有的甚至与党和人民所希望的改革创新相背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改革创新中会对原有的权益格局作出相应的甚至较大的调整,有的主体从改革创新中所得不多或甚少,甚至会有较大损失,他们就对改革创新持消极、抵触甚至反对的态度,以至于用各种手段、方法牵掣或延宕党所推进的改革创新。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甚至相当程度地阻滞改革创新的进程,亟需作为一大难题下大力气解决好。要着重处理好在改革创新中权益受影响甚至有损失的部门、集团、群体的权益调整与适当补偿问题;同时,教育其以改革创新大局和包括自己在内的广大人民的根本长远利益为重;三是在全社会宣传褒扬其对改革创新的理解、付出和奉献,从而激发其积极投身和热情支持改革创新。攻克这一难题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改革创新中所涉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改革创新主管领导及主导部门,宣传舆论部门。

  攻克难题五:落实问题 —— 致力解决党的决策部署和纪律制度难以迅速、完全贯彻执行、落实到位的问题。任何思想理论、决策部署、计划方案,如果不落实,再好也是没用的。而不落实的问题,已在我们党的工作中相当程度地普遍存在着。以致于我们党的最高层领导曾用无以复加的叠加语大声疾呼“落实落实再落实”。确实,“不落实”的问题不解决,轻者误事,重则误党、误民、误国!所以,治理、解决“不落实”的问题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任务的提出者和执行者两个方面着手抓。首先必须明确执行主体及其职能、权利和责任。我们许多事情落实不好,就因这一条不明确,任务提出者往往只是笼而统之提要求,似乎谁都有责任,但谁都没有具体责任,当然落实不好。所以,抓落实首先要求提出任务和要求者及相关方面,明确任务和要求的执行主体,并将任务和要求以及权责利等具体化,具体分解落实到执行主体,这是第一个前提性、先决性步骤,首先必须落实好。这一条做不好,就无法落实,也无理由责怪下面对所提任务不落实。二是要讲认真,有布置、有督促、有考核、有检查,倘若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对应落实的工作持懈怠、延宕、扭曲、“打折”、抵制态度,不管出于主观或客观何种原因,都责令其纠正和弥补,直到落实好为止。对执行有方、落实出色者予以表彰和更好使用,对落实不好甚至误事出事者追究责任、严肃处理。攻克这一难题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任务和要求的提出者及其相关方面,任务和要求的具体执行者,有关督查、考核部门。

  攻克难题六:解难问题 —— 致力解决治党与执政的难度加大、难题增多,亟需提高化解难题能力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日新月异、复杂多变,机遇不少、难题很多。处于这个世界的我党、我国,与时俱进、与世俱进。同时,我们党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治党与执政的难题增多、难度加大,亟需提高化解难题的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努力把我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使党真正做到“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从而能够胜任执政使命、应对一切情况、解决一切问题、化解任何难题。与此同时,从根本上提高党的领导核心和决策层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并运用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驾驭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为高层领导与决策者服务的政策研究部门以及各种智囊团、思想库的建设,使之能够更多地从事对国际国内新情况、新动向、新趋势、新问题的超前性研究,及早提出解决问题、特别是化解难题的决策建议和应对预案。四是加强各级党政领导、职能部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化解难题包括处置突发事件的研究、培训和锻炼。五是注意不断总结、交流、推广解决问题、化解难题的成功经验,并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以国际国内一些反面案例、惨痛教训为戒。攻克这一难题的执行主体、责任主体应是——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特别是中高层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以及基层一线直接处理问题者;政策研究制定部门;社会各界各种智囊团。

  综上所述,具体推出夯实“六根基”的固本工程、筑牢“六柱体”的强干工程,注重攻坚克难解决“六难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得到更加具体实在、高效到位的落实和推进。衷心希望以上所言能够成为普遍性的决策、行动和现实。□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