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农村基层民主监督难题,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泰兴市自去年以来,积极探索建立“村民直评村官”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作风保证。
近年来,少数村干部素质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损公肥私、与民争利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十分反感。究其根源,监督制约不力,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传统考评机制容易产生以下弊端:一是少数人评判。现行的村干部考评机制主要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参与,听不到大多数村民的意见,考评结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二是少数人监督。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小组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农村基层民主监督面临新的难题和考验。三是少数人管事。由于体制性弊端和长期沿袭的工作惯性,村级事务的管理主要依赖于村干部等少数人,村民的民主权利往往不能充分行使,影响了村民自治的进程。
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村民直评村官”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并在泰兴镇6个村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开,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村民参与更加广泛。直评的参评人员原则上为全体村民,考虑到部分村民长期外出打工等农村实际,要求出席人数不得少于常住户数的90%,同时还邀请驻村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常住外来人员等村干部日常服务对象中的代表参加。活动前,通过专题会议、入户宣传、张贴公告、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直评”活动的目的、意义,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公正评议。“直评”活动以集中现场评议为主,规模较大的村可设分会场、流动票箱,或分块分批组织实施,确保每个村民都能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投上神圣的一票。
二是诉求表达更加直接。直评中严格纪律、明确要求,严禁任何人做手脚、堵言路,凡压制民主、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者,将坚决追究其责任。质询过程中,每个参会村民都可就自己关心的村级事务、个人切身利益问题以及村干部行为向村干部进行质询和提问,有关村干部必须当场作出解答和说明。对未参加现场“直评”或未能当场质询的村民,发放征求意见表,让他们以书面形式提出质询,直接交村“两委”会或镇纪委,确保每个村民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三是问题整改更加严肃。对满意度较低、特别是连续两年评为“不称职”的村干部,视情况作出降职、免职、引咎辞职、调离、罢免等处理;对那些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村干部,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直至责令辞职;对“不称职”人数达到一半以上的村级班子,由乡镇党委、纪委组织力量进行专题剖析,督促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抓好落实,整改不到位的,坚决进行调整。根据“直评”中发现的问题,市纪委对2名村支书实行了“两规”审查,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直评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直评”活动为每一个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搭建了新的平台,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话语权、评判权得以充分行使,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民主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民主监督的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村民的质询,往往能真实反映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作风、纪律、效率方面的问题。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质询的事项,由乡镇纪委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逐条逐项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到人,明确整改时限,并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二是与日常考核、干部考察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村民直评村官”活动覆盖面广、针对性强、透明度高等特点,使各级党组织选人察人识人更准确、更全面了。“直评”测评表的统计、汇总由村民代表负责,“直评”结果经乡镇纪委把关后在村务公开栏内及时公示,并存入“直评”对象组织人事档案和廉政档案,作为日常考评、年终评先评优以及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先后有16名村干部因为群众满意度较低受到了降职、免职、调离等组织处理,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是与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直评”活动中,村民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火力”最集中的,都是村上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纠纷或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面的质询,促使村干部将这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效促进了一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受到群众广泛好评。由于现场质询不留情面,“直评”结果当场揭晓,对村干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履职尽责,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地为群众解难事,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实践证明,“村民直评村官”活动,较好地实现了由少数人评判向多数人考评转变的干部考评机制创新、由少数人监督向多数人监督转变的民主监督机制突破、由少数人管事向多数人参与转变的民主管理机制转型,初步摸索出一条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径。□
(作者系中共泰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