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是县级领导班子的“班长”,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既肩负着“争先进位,加快发展”重要使命,又承担着“维护稳定,保障安全”的重大责任。地位之重要、责任之重大、作用之关键,不言而喻。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县委书记要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要全面辩证地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既要把关定向,又要总揽全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县委书记如何当好“一班之长”,发挥好把关定向、总揽全局的作用,关键要增强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一要工于谋划,善于从宏观上、战略上思考和决策问题,登高望远,见微知著,高点定位,自抬标杆。不仅要有主见,而且要有创见,更要有远见。二要精于创造,找准上情与下情、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要善于聚力,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聚合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近年来,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连续三年分别开展了“新时期海门精神”、“山东大发展、我们怎么办”、“全面学习苏南、加快率先发展”等思想解放大讨论、比学赶超大竞赛活动,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解放思想的冲击波,形成了载体之间比成效、乡镇之间比发展、企业之间比贡献、部门之间比服务、各行各业比领先的浓烈氛围,有效地把全市上下的力量凝聚到跨越发展的大局中来。
既要出好思路,又要用好干部。一方面,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地方的工作怎么“领”、群众怎么“导”,目标怎么定、路子怎么走,县委书记必须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在大的发展战略、整体工作思路、重大问题决策上及时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做到出“准”思路、出“新”思路、出“高”思路。近年来,针对海门实际,确立了“全面领先苏中、抢先跨过长江、率先实现小康,争当苏中第一强市”的“三先一争”奋斗目标和“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三化一新”发展方略,连续四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项目建设年”和“城市建设年”活动,全力推进产业布局由“散”转聚,产业层次由“低”转“高”,企业规模由“小”转“大”,城市格局由“背向长江”转向“面向长江”,形成了海门港工贸区、海门工业园区、滨海新区、临江新区四大增长极“四面开花”和城市建设“中间突破”的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干部决定进程。推动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关键在于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导向作用。近年来,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项目定升迁”的用人导向,在考评标准上,坚持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用增长点说话;在选拔程序上,坚持群众公认,把好推荐关,实施综合评价,把好考察关,进行集体研究,把好任用关;在活动载体上,全面开展了“率先全面达小康、构建和谐新海门、跨江争雄当先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涌现了一批“创业型”农村党组织、“满意型”机关党组织、“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和“保证型”企业党组织。
既要敢于决策,又要善于协调。作为主要领导,既要“严明”,又要“开明”;既要“会用权”,又要“敢放权”;既要坚持议大事、抓大事,维护好市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善于“弹钢琴”,与政府班子“唱好将相和”,与人大政协“演好同台戏”,与乡镇部门做到“长相依”,与人民群众“密切鱼水情”。近年来,始终坚持把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科学决策的前提,大力实施民主建设工程,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市委两次修订了《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完善了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率先建立了“一把手”末位表态、无记名投票表决等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同时,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四套班子分工不分家,工作一盘棋,齐心协力抓发展、众志成城谋跨越,营造了“身体累心不累”的工作环境。
既要高调做事,又要大气为人。县委书记影响力和凝聚力的获得,不仅靠个人职位、见识胆识和个人才华,更重要的是要靠人格风范。一定意义上,人格魅力所形成的威信比行政权力更持久、更有效。如何充分彰显领导魅力,我认为一要高调做事,二要大气为人。高调做事,就是对事业要有激情,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牢固确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责任感和“无功便是过、平庸就是错”的事业成就感,说实话,做实事,务实功,出实效,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大气为人,就是既要有虚怀若谷、集思广益的胸襟,更要有率先垂范、向我看齐的气魄,始终在思想上、作风上、举止上做好表率。近年来,我们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全市喊响了“向我看齐”的口号,自觉为全市党员干部当示范、作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
(作者系中共海门市委书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