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明村泰兴市东顾村文明创建经验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泰兴市文明办    

  晨光熹微中,池塘里莲叶上露珠翻滚,红鲤在水间嬉戏,不远处农民休闲公园里,有人在锻炼健身,有人在读书看报,有人在拉琴唱曲……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东顾村拉开了新一天生活的序幕。

  东顾村隶属泰兴市刘陈镇,是地处黄桥老区的省级文明村,该村以文明村创建为抓手,从广大群众的需求出发,吸引群众全面参与,为广大群众描绘了文明生活的美好愿景。

  关注群众需求

  东顾村走过了一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成功之路,目前为数不少的村办企业支撑着全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村成为全市有名的小康村和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村,人民生活富足安康。在群众物质生活日渐提高的同时,村党组织敏锐地发现广大村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发生了新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希望人情味浓一些。村党组织在调查中发现,村庄变美了,农民变富了,但据不少农民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却变淡了。究其原因:一是利益之争所致。富起来的农民建房造屋引起宅基地纷争,家庭式小工厂水、气、声污染和禽畜规模养殖污染引起邻里矛盾,造成邻里感情淡薄。二是嫉妒情绪所致。户与户之间的相互协作减少,见利忘义、相互拆台等现象时有发生,乡情趋于淡漠。三是赡养纠纷所致。子女对年迈父母赡养问题时有发生,子女相互推诿,导致亲情淡化。

  渴望文化味重一些。广大农民一直以耕田读书为传世根本,将学习文化看作人生正途。可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益发显得匮乏,村庄的文化味相对淡薄。一是读书少。茶余饭后,打麻将、玩纸牌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业余生活单调而又无聊,即使想读书也找不到书。二是读报贵。各类报纸年度征订价格动辄上百,普通农民自发订阅报刊有一定难度,而村一级阅报栏廊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看戏难。除了市每年送戏下乡以外,群众其他看戏的机会较少。与此同时,一些演出格调和艺术层次不高的戏班子却借农户婚丧嫁娶等机会入室登堂,抢占农村文化市场。

  盼望空气味香一些。近年来,在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村庄环境、农民生活习惯等方面却没能同步改善,呈现出物质文明提升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不配套的状况。一是生产和养殖污染。主要表现在,随着规模养殖的兴起,缺乏规划的禽畜圈栏有一部分建在村庄里,禽畜粪便排放造成了人居环境的污染。二是环境整治滞后。沟塘、庄河长期未能全面清理,水质较差,有些甚至散发着异味。农民的生活习惯还没有跟上物质水平发展的程度,“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生活品位不高。多数群众为了方便生产生活,粪坑不加盖、垃圾乱倒、草垛乱堆;部分农民过于精打细算,在房前屋后、路边隙地、边角地带都种上了粮食和蔬菜,村庄环境杂乱,缺乏现代生活的大气和美感。

  立足村情民力

  在村集体经济尚不够发达、财力仍相对有限的时期,东顾村立足村情民力,紧紧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从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着手,掀起了文明创建的一个又一个热潮。

  建立移风易俗小班子,引领农村文明风尚。村里组织有一定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等人员组成了移风易俗委员会,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行为进行说服教育,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纠正不正之风,引导村民和谐共处。几年来,小小的移风易俗委员会化解了无数个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倡导了文明新风,村里的公益事业有人关心,邻里相帮、扶危济困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争创和谐文明小家庭,引导农民自我教育。坚持把十星文明户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引导全村所有家庭参与。近年来,全村的创建面达到了100%,创成率在90%以上。为提高评选的公正度和吸引力,在评选内容上,对照环境保护、邻里关系、尊老爱幼、科技致富等10项内容,细化标准,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下发到各户。评选方法是,每年两次群众自评、村民代表评议,最后由村委会讨论审定,在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未被评上或年底被摘牌的家庭,通过广播向群众公布原因。如今的东顾村,群众之间以“星多”为美、以“星少”自省成为一种风气,村民们邻居的矛盾纠纷少了,婆媳间的关系更融洽了,致富能手多了,走出了一条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新路子。

  开辟文体活动小阵地,拓展农民活动空间。为解决村民文体活动阵地缺乏的问题,东顾村邀请在外能人、本村企业主等献计献策,并鼓励他们捐献资金,同时广泛发动全体村民参与投工投劳,填埋村中的废沟塘,建成了东顾村农民休闲公园。公园集亭台楼阁、绿树红花、体育健身、阅报栏廊等于一体,成为农民日常休闲锻炼和交流的好去处。

  美化房前屋后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开展环境集中整治,通过典型示范、群众评议等途径,引导群众自发拆除违章建筑,搬迁草堆,清理积存垃圾,并新建垃圾箱,成立专门的垃圾清理队伍,分段包干,明确责任。鼓励农民开展村庄绿化和家园美化,大面积栽种桃树、梨树、枣树等果树,培植女贞、香樟、意杨、垂柳等苗木花卉。

  设立学习求知小书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把群众从棋牌桌上“拉出来”,转而多学习、多读书,东顾村在建好村农家书屋的基础上,鼓励文化中心户建好求知小书屋,并帮助他们添置图书,订阅党报党刊,引导农民学习交流。目前,全村10多个求知小书屋成为全村群众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技能的“加油站”,为全村上百个种养大户提供了智力支持。

  追求群众满意

  东顾村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有力地推动了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如今,东顾村处处荡漾着文明之风、和谐之风,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和生态村,广大群众对文明创建的成果由衷地感到满意。

  基础设施得到改造和升级。以文明创建凝心聚力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村主次道路硬化率达90%,农桥改造率达100%,新建排水道5000,修建硬质渠道8000。建成了融村干部办公、便民商店、医疗卫生、文体活动、党群议事等于一体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农民休闲公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新建了一座500立方米的秸秆气化站,为全村群众供应清洁的液化气。如今的东顾,群众生活更加方便。

  文明风尚得到倡导和弘扬。如今,东顾村群众婚丧嫁娶等大事简办成为风尚,读书读报成为乐趣,休闲健身成为新潮。近年来,东顾村未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未发生一起严重的治安事件,群众互帮互学、和谐共处蔚然成风。如今的东顾,群众生活更加文明幸福。

生活环境得到优化和美化。在村党组织的引导和发动下,近年来,全村配置垃圾箱53个,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庄河道全面整治,清理土方4.5万方,再现绿水绕村的景观;清理违章建筑158处,改造公厕539座;新建花圃5000平方米,庭院香化3000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100平方米以上,使全村成为“春有百花争艳,夏有绿树成阴,秋有银杏飘香,冬有蔬菜可餐”的生态园。如今的东顾,群众生活越来越舒心。□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