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感网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叶 适    

  200987,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进入微纳传感网领域比较早的无锡,建立中国的传感网中心(“感知中国”中心)。省委省政府迅速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把规划建设无锡“感知中国”中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并把传感网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培育。新传感网产业,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

  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因而又叫“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新传感网将沟通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之间的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新传感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国际权威机构预测未来传感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新传感网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广泛应用于安保、交通、物流等各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权威机构预测,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被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有市场报告显示,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我国传感器市场的增长率超过15%,预计2009年为430亿元。

  新传感网时代,每个物体上都要加装一个甚至多个芯片,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是发展趋势,智能终端与集成电路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二)

  新传感网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阐明其短期和长期效益。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智慧地球”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在国际上,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传感网研究,传感网热流涌动,蓬勃兴起。

  我国的传感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规模,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与德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

  (三)

  新传感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与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想在互联网上了解一个物品,必须通过人去收集这个物品的相关信息,然后放置到互联网上供人们浏览,人在其中要做很多的工作,且难以动态了解其变化。传感网则不需要,它是物体自己“说话”,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在的互联网相互联接,让其“开口说话”。物联网的特点就是物物互通,感知世界。可以说,互联网是连接的虚拟世界,物联网则是连接物理的、真实的世界。简洁地说,物联网加互联网形成“智慧地球”。

  未来的传感网用途广泛,将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安全轻松的生活。在传感网时代,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知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

  新传感网前景广阔,许多形象化的说明给人以美好的期待。比如,“给婴儿的尿不湿装上个小芯片,父母即使不在婴儿身边,也能知道尿布是否该换了”。再比如,“开车出行,只要设置好目的地便可随意睡觉、看电影,车载系统会通过路面接收到的信号智能行驶;只要通过一个小小的仪器,医生就能24小时监控住家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又比如,“家里煤气泄漏了、电器发生故障了,通过传感网就可以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主人的手机上,主人也可以通过这个手机,在办公室就可以提前把家里的空调、电饭煲打开”。在未来的智慧地球中,汽车可以无人驾驶,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很难想像,未来有哪个领域不需要传感网。

  (四)

  新传感网将会给社会生活方式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具有巨大的市场。据美国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的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在新传感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几乎所有的电器、家居用品、汽车制造等都需要更新换代。根据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的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新传感网被称为是“继互联网之后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新传感网将会成为经济发展又一个巨大的推进器,为产业创造出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

  总体来看,新传感网目前还处在研究和示范应用阶段,一些关键技术还在研发过程中,但基于过去10多年的技术积累,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来临。在实际应用中,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已经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据报道,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已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目前,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如果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会产生上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新传感网产业悄然兴起,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只有抢抓机遇,科学创新,把发展新传感网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抉择,才能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关方面应高度重视,加快制定和完善新传感网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引领产业发展,同时抓紧汇聚高端人才和关键技术,抢占传感网科技制高点,全力推进新传感网产业迅猛发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