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体制改革 激发新的活力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马 宁    

  随着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突出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全面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事业单位内部机制特别是用人机制和人事管理机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事业单位的特点,日益成为文化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甚至整个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障碍。近些年来,我省文化事业单位虽然在内部机制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试点,在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以身份管理为特征的传统泛行政化人事管理模式仍在发生惯性作用,导致人员能进不能出、待遇能上不能下,人员逐渐老化、拔尖人才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不高,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和发挥,从而单位活力不强、效率不高、服务水平难以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这一切,迫切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来解决。

  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并进行管理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它不仅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的根本变革,而且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它是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只有科学设岗,才能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真正形成具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另一方面,它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要改变过去待遇“随人走”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实行待遇“随岗定”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因而必须规范岗位设置,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当前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的工作中,我们要把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

  二、扎实有序地做好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原人事部印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原人事部和文化部印发的《关于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19号)、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苏办发〔200823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和原则、岗位类别及等级的设置、岗位任职条件、岗位设置的程序及权限、岗位聘用等方面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为文化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各文化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认真细致、扎实有序地做好岗位设置方案的编制和报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制定、意见征询及讨论通过,以及组织实施等各项具体工作。

  在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前,须完成两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宣传动员。各文化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要在准确把握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对所属干部职工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明白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深刻意义,充分了解每一条政策规定。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也才能顺利地向前推进。二是调查摸底。各文化事业单位要在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对本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掌握现有岗位情况和在册工作人员的类别、职务以及各类人员聘用情况等,并分门别类进行系统分析和数据测算。只有这样,才能为科学合理地编制本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特别做好岗位设置方案的编制工作。各文化事业单位要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政策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构成特点等,经过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反复论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能否通过文化行政部门的审核并得到人事行政部门核准,从而顺利进入下一步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制定直到最后的组织实施,更关系到所要实施的岗位设置管理能否真正发挥调动人员积极性、推动单位发展的作用,从而实现改革的目的。

  三、按时保质、积极稳妥地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任务

  推行岗位设置管理是当前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按时保质、积极稳妥地完成好这项任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复杂度高,在推进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加强领导,抓紧落实。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直属文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并认真履行好对各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的审核、报批职责。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推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尽快完成,促进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此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已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经核准后,再按确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因此,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一定要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的报批工作,以便各单位及时完成岗位聘用,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早日享受改革成果,努力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各文化事业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提高执行力,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推行岗位设置管理既要坚持原则,遵循政策规定,又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在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等方面实施分类指导,防止“一刀切”,在体现多样性中合理布局,整体推进。

  发扬民主,稳慎实施。切实从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发展和整个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从提高和实现文化事业单位人员自身利益的人性关怀角度,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赢得广大职工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思想上的理解和行动上的支持。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征求群众意见,始终保持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切实保障广大职工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正确处理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改革,避免操之过急,盲目行事,给单位发展和职工利益造成损失。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绝不是以减人为目的,但在聘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落聘人员,文化行政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应当设法妥善安置。积极探索多种安置办法和渠道,制定、实施有效的配套措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规范程序,严明纪律。在进行岗位设置、实施岗位聘用的过程中,各文化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程序规范操作,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对不按政策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违反人事纪律的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要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件大事、难事,更是一件好事。努力完成好这项任务,在文化事业单位建立起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新机制,我们必将迎来事业单位人才涌现,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单位活力全面焕发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