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我们务必弄清为什么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考察
我们首先应从我党的光辉历程和阶段特征充分认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阶段——建党前后。中国共产党从本质上说是学习的产物,是在接受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和借鉴苏联布尔什维克建党经验的基础上成立和成长的。
第二阶段——延安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敏锐地发现了问题,他说:“在我们的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的恐慌,也不是政治的恐慌,而是本领的恐慌”。为了解决这种恐慌,他明确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所大学校“,同时,号召在全党来一个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学到了一些东西,看谁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1939年2月,中央成立干部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党的学习教育活动。1940年1月和3月,中央先后颁布了《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两个文件,并把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确定为全党的学习节。中央还成立了各级高级学习小组,中央学习小组组长由毛泽东同志亲自担任。随后,我们党开始了延安整风,中央又专门成立了总学习委员会,毛泽东同志担任主任。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学习与时局》等重要文章,对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作出系统的阐述。毛泽东同志对全党的学习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他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两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通过延安时期的学习教育活动和整风,为我们党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延安时期奠定了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传统和风气。
第三阶段——建国前后。我们党抱着“进京赶考”小学生的姿态,重新学习。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一方面高度自信,另一方面又非常清醒,非常谦虚谨慎。自信,可以从毛泽东同志的一段名言中体现出来:“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清醒和谦虚谨慎,则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另外两段话里面:“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为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邓小平同志后来对这一段学习有一个高度的评价,他说:“全国胜利前夕,主席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前后。这是全党在新时期的又一次重新学习。邓小平同志在复出主持中央工作时指出:“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得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核心是完整、准确地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列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同时,为适应即将开始的现代化建设,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这一次的重新学习,推动我们党顺利地实现了拨乱反正,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阶段——十四大至十六大。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强调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而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随之跟进一步。党中央组织开展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讲”学习教育活动。
第六阶段——十六大以来。这一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有三点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一是中央建立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2002年12月26日,中央政治局进行首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会上强调必须把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至今年9月,中央政治局进行了60次集体学习,几乎每40天进行一次学习。二是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提出科学发展观并组织全党深入学习实践。三是提出学习型政党的概念并逐步加以深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强调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通过上述简要的回顾,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第一,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第二,每当重要的历史关头和重要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总是号召全党重视和加强学习,而每一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和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发展。这体现为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第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进一步发扬,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历史经验在新形势下的运用和进一步发挥。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政党的现实观察
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必然性。中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到全党的面前,有历史和传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党基于对所面临的形势、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所肩负历史使命的观察分析而作出的一个重大部署。
《决定》在充分肯定我们党领导伟大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充分肯定党的自身建设与肩负历史使命相适应的同时,对形势、任务、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较大篇幅的阐述。其中,有两段话高度凝练,十分精辟,非常关键。一段是:“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一段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两段话出现在“总论”中,适用于我们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理所当然也适用于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背景和根本依据。
基于上述背景和依据的分析阐述,《决定》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部分,开宗明义就提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把总论的两段话和分论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看,就为我们探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必然性提供了思维的逻辑和方向。
(一)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化速度,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剧烈变化、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中国的发展速度最快,GDP增幅多年保持在10%以上。从知识更新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对变化尤其是对变化的速度会获得更为切身的感受。在我们这个时代,知识的总量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有分析认为,在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知识份额所占比重已经由上个世纪的5%左右上升到现在的80%到90%。西方有一个流行的“知识折旧定律”认为,当今时代,一个人如果一年不学习,他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将会折旧80%。国外现代管理学还有一个公式:L(learning)<C(change)=D(die),就是说,学习的速度如果慢于时代变化发展的速度,必然被淘汰。据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一个人只要7—14岁受到教育,就足以应付今后40年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长为5—22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教育。这意味着学习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求知行为,变为生存和发展之道。放眼当今世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已成为一种潮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无论是政党还是国家,不学习或学得不够快不够多不够好,必然会落伍,必然遭到淘汰。关于党的学习与发展速度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讲得很清楚:“学习好,才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而且必须在更高水平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二)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只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存在很多问题,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能倒退,而是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状态和局面:一方面是贸易的自由化,另一方面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是经济的全球化,另一方面是有区域保护的全球化。在文化上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借鉴外来的包括西方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又要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就国内来讲,我们一方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还要做好各方面的统筹,主要是五大统筹。统筹实质上就是统筹关系,而关系则意味着矛盾,处理得好,会产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效果;处理得不好,就会相互制约。在复杂的局面中,很多问题从一个角度看很有道理,而如果放到更大坐标里面去观察,理由就不那么充分了,有时甚至是站不住脚的。对我们事业发展的复杂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曾作出深刻的阐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要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更加困难。中央对这个问题非常清醒,近年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工作的科学化和合规律性问题,先后提出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醒全党同志不能用简单化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应对复杂的局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综合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从容应对,掌握主动。
(三)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只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学习联系着党性,关系着党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说:学习最重要的是态度问题,共产党人应采取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党性的表现。这样,就把学习问题上升到党性的高度来认识。关于学习与党风,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还要在党内形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学习实践的空气,这是我们的一个党风,我们党的一个好的传统作风。因此,学习不仅仅是解决积累知识、提高本领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党性修养、改进党风的问题。联系现实看,这一点可以看得很清楚。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党性、党风方面的问题,原因固然很多,但无一例外都与不重视学习、不注重提高思想理论修养密切相关。目前,党员干部学习的风气从总体上看还不够浓厚,一些人忙于工作,不愿学;一些人碌碌无为,不想学;一些人装点门面,不真学;一些人急功近利,不深学。有一项“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有33.4%的人每周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其中,认为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的占40%,而22.7%的人则坦承应酬太多。与不愿学、不想学、不真学、不深学相联系的,是享乐多、应酬多、跑官要官多、拉关系多,由此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面对严峻的挑战,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凝聚全党智慧,提高党性修养,改进党的作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迎接挑战,应对考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特征
分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依据和参照:一是《决定》的论述,集中体现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中。这里虽然讲的是目标要求,但与基本特征是密切相关的。二是我们党历史上和现实中关于学习教育的传统、制度、做法、经验和教训、成就和问题,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础。三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主要是学习型组织理论。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思考,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应当具有鲜明的方向性。我们建设的学习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的,这是区别于一般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的根本所在,是定性、定位、定向的。《决定》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时讲了四个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方向性、导向性,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共同愿景”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当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
第二,应当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学习理念要升级。树立全员学习理念,不仅党的领导干部要学,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制学习;树立全方位学习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世界学习、向他人学习。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所谓工作学习化,就是要把工作当学问来做;所谓学习工作化,就是把学习作为工作的一部分。
第三,应当把自我超越与团队学习结合起来。党员的素质和态度影响政党的兴衰,首先要激活个人的追求。自我超越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取信息和知识,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党员通过个人学习,可以理清个人的目标追求,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所在。个人的学习常常是难以保障的,因此,必须与团队学习结合起来。团队学习可以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和标准,而且,如果每一个党员都把自己拥有的新知识、新观点、新经验在团队中分享,就会产生1+1>2的效果。
第四,应当把学习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学习如果不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它的效果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学习要与提高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包括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学习要与提高决策能力结合起来,团队学习应当在民主氛围中进行,通过学习释放出集体的智慧,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学习要与提高执行力结合起来。团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和作用是在团队中寻求共识,增强每个成员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执行力。
第五,应当具有广泛的示范性。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当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对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产生示范、导向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现途径
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决定》提出了两项任务,一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二是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落实这两项任务,也就找到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主要的和基本的途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抓住了基础,突出了重点。我们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目前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正是通过遍布各地、各条战线和各个单位的党的组织,我们党才成为一个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各级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理所当然也应当成为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础在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既是学习的重点主体,又是学习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作为重点对象和关键因素突出出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从宏观上看,应当对以下三项基础性工作或者说三个基本条件加以研究和解决。
第一,要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熏陶人感染人,环境还可以给人以压力和动力。回顾这几年,凡是组织程度比较高、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学习效果比较明显的学习教育活动,都是因为在全党乃至全社会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如“三讲”、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推动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要解决好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干部重视程度不平衡的问题,培育和推动两方面积极性,真正形成全党普遍重视的一种火热的局面。其次,还要注意把组织要求、政治热情与科学态度、务实作风结合起来。要善于把组织号召内化为党员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追求。要注重学习的目的性和效果,像邓小平同志要求的那样要“管用”。要善于学习我们不懂的东西,避免机械式的简单重复和“炒冷饭”。尤其要善于培育思考型的党风,改变学习只经“眼耳”而不进“头脑”的现象,在全党形成善于学习的一种生动局面。一旦形成重视学习的火热局面和善于学习的生动局面,就会极大地引导、推动、规范和激励全党同志的学习。
第二,要确立有效的激励导向。重点是用人导向,核心是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与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多年来,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学习热情不够高、态度不够踏实、效果不够明显,除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真正把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与考核评价、选拔使用挂起钩来,形成了既缺乏动力又缺乏压力的状况。对这个问题,我们党早有认识,并为改变这种现象作出不懈的努力。早在延安时期,党中央就提出:在鉴定干部的时候,学习情况要作为鉴定的标准之一。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选举中央委员会,就要选取有学习精神的人。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强调: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抓住机遇,抓紧制定促进党员干部学习的考核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第三,要建立完备的创建体系。经验表明,要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一项工作,能够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最好能形成一套考核指标体系。这是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全省全局工作看,我们率先制定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综合指标体系,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全省的工作,使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就各领域工作看,以精神文明创建为例,这项工作之所以能够扎实推进并且长时期保持很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在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完备的创建指标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当借鉴这方面的经验,朝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去努力,尽快形成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创建体系。□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