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忧党之心 恪尽兴党之责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月科    

    《易经》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常怀忧患之心,才能永葆清醒的头脑和奋进的心志。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鉴取国内国际治党治国的经验和教训,向全党提出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对国家和党自身前途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应对各种风险及挑战的高度警觉,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心忧天下的使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始终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忧党之所忧,兴党之所兴,从我做起,恪尽职守,永葆先进,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不懈努力。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就是要知党爱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忧党兴党,既是一种理性的觉悟,更是一种感情的升华。只有对党怀着深厚的感情,才能自觉地把党的兴衰荣辱放在心上,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因此,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要忧党兴党,首先要知党爱党,增强对党的爱戴之情、崇敬之情、感恩之情。要深入学习、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全部的奋斗历史,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来之不易,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从而增强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加深对党的性质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党章的基本内容,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要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不渝地坚定政治立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爱党就要维护党的权威和形象,坚决与一切背离党的宗旨、侵害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的言行作斗争。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入党究竟为什么、现在当官必须做什么、将来身后应当留什么”等问题,进一步增强党性,遵守党纪,转变作风,自觉维护党的威信,坚定不移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就是要为党分忧,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为党分忧,是党员的本分。只有千千万万的党员自觉为党分忧,我们的党才能履险如夷、转危为安,才能与时俱进、兴旺发达。新形势下,我们党确有堪忧之处。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国内分裂势力屡屡制造事端,同时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如果对这些问题不重视、不警惕、不解决,党就可能走向垮台。为党分忧,就要把党的事业作为我们毕生的追求,就要把党的命运与我们个人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融为一体。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就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通过信访处理、执法监察、专项治理手段,努力消除影响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查处违背科学发展规律和要求的行为,坚决扫除各种妨碍和扭曲发展的歪风邪气,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就是要执政为民,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这就决定了忧党与忧民是一致的,“恪尽兴党之责”与“恪尽为民之责”是统一的。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时刻牢记权力就是责任,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要自觉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地方、某些党员身上,背离群众路线、损害党群关系的现象时有发生。前不久郑州规划局副局长那句“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群众说话”的诘问,就是将党与群众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典型表现。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直接的吃穿住行以及看病上学入手,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在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把解决和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执法不公、以权谋私、吃拿卡要和与民争利等问题。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就是要自强不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忧患意识催生进取精神。忧党不是为忧而忧,而是为兴而忧,兴党才是忧党的出发点。兴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所有共产党员的天职。身体力行兴党之责,就是要把强烈的忧患意识转化为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硬本领,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缺乏忧患意识,大多表现为缺乏进取心,难以做到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去为理想事业而奋斗,难以做到按高标准严要求殚精竭虑地工作。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正气、朝气、锐气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力量之源,是党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知难而进。结合实际,我们当前要紧紧围绕连云港跨越发展这个主题,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切实转变少数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与全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氛围不能完全适应的情况。进一步对干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改变少数干部“重关系、轻原则”和“无所求、无所谓、无所惧”的思想状况,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形成求发展、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做具体工作的能力,切实解决少数干部“想干不会干、会干不想干”的问题。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从具体事情、具体问题抓起,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拓展,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在常抓不懈中见成效,在持之以恒中求发展,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阶段性胜利。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就是要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否能做到为党而忧,直接反映出一个党员的价值取向。为党而忧,是以党的利益为个人的价值追求,在知党爱党兴党的实践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必然表现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为自己而忧,则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作为人生的航标,手中掌握的权力、资源都将成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其必然表现为骄奢淫逸、利欲熏心。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就是要求大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心怀大局,舍小我而成大义,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操劳,竭尽全力为党和人民工作。要牢牢记取和秉承“忧劳兴国”的古训,切不可贪欲膨胀,最终落得个“逸豫亡身”的可悲下场。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突出,权力观倒置,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大搞权钱交易,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削弱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党的一员,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不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时刻不忘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自觉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经常以腐败案例警示自己,自觉从思想道德上构筑起牢固的防线。□

  (作者系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