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尚未企稳,经济运行仍然低位徘徊,国际投资继续谨慎观望,与宏观经济环境紧密相连的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着重大考验,招商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提振信心更为迫切。但是,困境中孕育着希望,危机中蕴藏着机遇。从我们通州来说,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只有寻找新优势、研究新策略,趋利避害,危中寻机,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特点的独特道路。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互并存,困难与攀高也会相克相生,我们正面临四大机遇:境外对华投资逆势扩张的机遇、国家应对危机止跌复苏的机遇、通州接轨上海厚积薄发的机遇、企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的机遇。当前,我们要抢抓机遇不犹豫,攻坚克难不气馁,不断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招商引资亟需调整的是招商策略。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国际资本的流动规律,时刻关注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向,调整策略,有的放矢,从最容易引进的项目入手,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突出重点区域。把招商引资的目标瞄准国际资本最集中、经济要素最活跃、优质产业急需转移的国家和地区。境外瞄准日韩港台。日本、美国、欧盟、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是通州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和传统优势区域。要把对台招商作为下一阶段招商的重点,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与台湾工业总会等知名行业组织的联系,强化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台商密集区的攻关,力争在招引台资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境内锁定京沪深浙。加强与上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产业转移联盟,重点瞄准跨国公司驻华机构相对集中的上海、中央企业总部所在地北京、外资企业聚集地广东和苏南、民营企业发达地区浙江等地,通过小分队招商、登门拜访、考察交流等形式,吸引世界500强、央企500强、民企500强企业到通州投资发展。
突出重点产业。围绕提高产业竞争力,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从招企业向招产业的转变。聚焦发展临港产业。大力实施沿江、滨海两大区域围垦、围堰工程,打造项目承载新平台,全力招引船舶修造与配套、海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物流等产业,着力打造具有江海特色的沿江临海产业带。突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抢抓珠三角、苏南大型台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转移的契机,引进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新型元器件等IT产业。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行政推动、企业带动、环境驱动、政策促动四个重点环节,加大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城市功能型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打造软件开发、动漫制作、家纺设计等外包产业。同时,进一步提高产业招商的针对性,家纺服装产业主要瞄准欧美、香港;船舶海工产业主要瞄准欧洲以及日本、韩国等船舶生产强国;信息产业主要瞄准美、日、韩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新能源产业主要瞄准欧洲、美国和日本。把农业招商作为新的增长点,加大现代农业、水海产品养殖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引进外资的力度,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突出重点方式。当前,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和境外上市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和利用外资的更高形式,逐渐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和关注。突出对私募基金的引资。通过举办发展论坛、见面对接会,在私募基金和企业间架起互利合作的桥梁,为企业积蓄发展潜能、实现战略转型注入新的动力。突出对境外上市的引导。加强与国际大证券交易所的联系与沟通,重点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整合的机遇,与国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积极融入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争取推动有实力、有技术的民营企业到纽交所、纳斯达克等上市。突出对“以外引外”的服务。苏州、无锡等地“以外引外”引进外资已达50%,常州去年也达到了40%。事实证明,“以外引外”是最有效的招商引资方式。“以外引外”关键是要做好对现有企业的服务,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要深入企业调查摸底,了解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积极争取他们在通州扩大投资。突出对人才引资的探索。跳出过去单纯盯项目招商的旧思路,利用当前大量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大好机遇,开展盯人才带项目招商。对于他们手中已经有成熟技术的项目,通过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优惠政策先引进人才,再引进项目;对于技术暂时还未成熟、但有市场前景的项目,通过科技载体先孵化,再产业化。
突出重点企业。紧紧围绕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把招商重点放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管理人才上,放在旗舰型项目和龙头企业上,放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上,着力引进一批基地型、龙头型的大项目、大企业。特别是“国字头”、“中字号”企业在国外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将会加大对国内的投资,要主动推介自己,加强攻关,积极吸引国有大型企业在通州沿江布点,参与沿江港口、码头、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通州沿江、沿海大开发提供强大支撑。集中力量排查适合通州载体优势的行业,排查与通州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全力以赴抓好对世界500强、日本100强、台湾100强以及国内知名大企业的项目招商。
历史经验表明,差距是在逆境里拉开的,水平是在克难中提升的。金融危机下的招商引资工作,越难越需要工作勇气,越难越能体现工作水平。我们一定要危中寻机、迎难而上,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快捷有力、举措上创新创优,竭尽全力冲破僵局,走出低谷,迈向成功,推动招商引资持续稳步发展。□
(作者系南通市通州区发改委主任)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