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董干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这使我国的就业矛盾更加凸显,特别对一些外向型企业而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宿迁市宿城区也面临着此问题。为稳定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劳动就业渠道,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引导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稳定开发区企业的用工。现在开发区企业,大都是新建企业,用工量大,需求工种多,同时职工流动性也大。职工流动性大不仅给职工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这一情况有多方面原因,其中部分企业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个重要方面。开发区企业要稳定职工队伍,提升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就必须按照《劳动法》办事,依法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

  认真抓好服务行业的用工。随着宿迁市的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商店、饭店、休闲、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大,政府要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手段加以引导,鼓励这些企业多用工、多得实惠,促使中心城市更加健康和谐发展。

  拓宽社区服务领域的用工。社区服务,对我们宿迁这个新型中心城市来说是个新的课题。随着一个个市民居住区的建立,各种新的职业随之而生,如社区保安、绿化、家教、助老、幼托、医疗咨询、安装维修、家政服务等等,我们要大力开发这些岗位,促使更多的人在社区就业。

  积极解决困难家庭就业问题。现在城区还有少数困难家庭,家中无人就业,有的仅靠低保费维持生活。劳动就业和其他相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拿出相应措施来化解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如社区街道、居委会,可以向这些困难群体提供保安、环保、绿化、家庭护工等岗位。政府部门也可以拿出一定资金购买一些公益性岗位,来安排这些人就业。

  另外,在保证现有就业岗位的前提下,还应积极鼓励创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让创业文化之花开遍城乡大地。随着我区“创业文化节”活动的深入开展,“政府搭台、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已经在面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创业活动的开展是永无止境的。不仅要让创业者懂得更多的创业知识,而且还要让广大的城镇居民、农村的农民、外出打工者、大中专毕业生、复转退伍军人等群体都能了解创业知识、学习和掌握创业知识,让创业文化之花开遍城乡大地。

  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创业是项艰苦的工作,没有一腔热血、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是搞不好创业活动的。我区项里街道居民陈思忠同志,在张家港市某服装厂打工十几年,是厂里的中层干部,年年都被厂里评为先进模范,月工资也在2000元左右,工作、生活条件相当不错。前年年底他回家探亲期间,社区的干部群众认为他有经验、有技术、有资金,都鼓励他回乡创业。经过一番调研,他了解了市、区政府的优惠政策,看到了开发区企业的优良外部环境,于是辞去原有工作,到宿城开发区兴办宿迁旭东服饰有限公司。公司开办两年来,产销两旺,效益很好。

  通过能人的创业活动,带动更多人就业。市区某厂下岗职工陆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年初在仓集镇办起了200亩的蔬菜大棚,一年产值在400万元左右。她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还为当地许多农民兄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在她的蔬菜大棚打工者就有40人左右,每月打工收入约有750多元。通过能人创业,不仅解决了当地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而且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劳动就业管理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