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将执政道德建设放在“为先”位置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梁建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在党的全会文件中鲜明地强调“以德为先”,表明了党在新形势下对干部的新要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按照这一要求,把执政道德建设放在“为先”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坚持执政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执政为民,摆正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作为人民公仆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坚持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岗位上都要时时刻刻牢记这一宗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倾心解决群众的难题,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当前,从中央到各地,对干部的考核越来越注重民生、强化民意,这就促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真正眼光向下、亲民为民、以民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要求领导干部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推选出来执一方之政,这不仅仅是一种权力,其实是肩上担负了更多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做出一项决策、制定一项政策,都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承受能力,不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在履行执政使命的过程中,要自觉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做官老爷,甘为孺子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服务社会、造福百姓。“情为民所系”,要求领导干部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时刻把百姓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头。因为,一个领导干部心里不装着百姓,他就不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百姓倾注心血,就不会倾听百姓的心声、关心百姓的疾苦、解决百姓的困难。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深入群众、扎根基层,怀着深厚的感情关注基层,才能够发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基层多办实事。“利为民所谋”,要求领导干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追求的不是一己的私利,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在一个地区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当地的经济发展指标,更要关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程度。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社会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我们切不可忽视仍然存在的一部分困难群体,而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困难人群的就业、生活问题,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境遇。事实表明,一个领导干部只有端正态度,不断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改善民生,才能达到为人做官的要求,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执政道德意识。在新的形势下,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干部所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近期,各地不同领域、各类各级的一些领导干部相继落马。这严重警示广大领导干部,面对诱惑,务必注意小节、守住底线,自觉提高抵御腐败的免疫力。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告诫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条件怎样优越,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要求不能改变。古语云,“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领导干部要积极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经费,不搞迎来送往、不搞排场、不奢侈,时时讲节约、处处见节约,做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的表率。要积极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也随之变动,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这些都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程度。广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阳光执政、依法执政,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自觉接收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及时纠正、抵制各种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不断强化廉洁自律的从政意识。很多领导干部在走向腐败堕落的不归路之前,也曾经奉公守法,也曾经勤勤恳恳地工作,也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一些人面对已有的成绩容易满足,并滋生不求上进、贪图享乐的情绪,从而在生活小节上逐步变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自觉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洁之事不干,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加强对自己家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严肃批评、坚决处理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并且,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真抓实干,坚决不庇护违法乱纪的腐败犯罪分子。要用这些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推动本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执政道德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将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推动工作和事业不断进步。领导干部要做到求真务实,必须要戒除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风。在工作中,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能贪图安逸、敷衍塞责、碌碌无为,不能急功近利、劳民伤财、弄虚作假。否则,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必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讲实话、办实事、重实绩,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要做到求真务实,决非易事。因为,事情的真相、发展的规律往往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求真,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任何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决非唾手可得,必须通过真抓实干。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只有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实情,才能正确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从而取得指导建设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做到科学决策,保证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其次,要狠抓工作落实。把求真务实体现到每项工作中,不断付诸实践、取得实效。到基层不能走马观花,抓落实不能蜻蜓点水。要不断增强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与此同时,亟需不断开拓创新。我们现在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迫切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找出新办法、创出新路子。这就要求我们广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在开拓进取中增长才干,在锐意创新中发挥率先垂范作用。□

  (作者系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区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