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丛台区原组织部长王彦生对金钱、权力看得很淡,而有一样东西在他眼里却看得极重,那就是“口碑”。他不仅看重自己在百姓中的“口碑”,同样看重自己推荐的干部们的“口碑”。这种思想境界很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古人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口碑”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自身修养的结果。赢得老百姓的“口碑”,是人们对清正廉明、政绩卓著的干部发自心底的赞颂,是爱民者得民爱的真情回报。王彦生“以苦为乐、勤恳朴实、善待他人”的品质,为自己想问题、办事情奠定了基本格调:理想、信念始终与党保持一致,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赋予人性内涵:做人有准则,做事有原则。
看重“口碑”者,特别珍惜自己的名声。“和我共事或接触过的人,说一句‘那是个好人’,我就心满意足了。”王彦生总是“挺起胸膛做事、勤恳朴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八小时之内,他专心工作;八小时之外,他静心学习。长期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永不满足,勇于创新。
“口碑”不是自己说的,也不是领导封的,而是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靠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取得的。如果心里没有群众,干事不上心,工作不出成绩,对社会没有贡献,凡事只为自己打算,就不会有好的“口碑”。“口碑”还是一件一件小事积累起来的,甚至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换取的。眼下对干部八小时之外考察也好,全方位考核也好,其实只要多看看其“口碑”就八九不离十了。
一个人的品行如何,看一看他所结交的朋友就明白了;一个干部的“口碑”怎么样,从他推荐、重用的人就不难找到答案。确保被提拔的人有好的“口碑”,首先提拔者的“口碑”要好。王彦生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而有的干部则是把它作为一种恩赐,有时力排众议硬把有“病”的人提拔上来,恰恰说明他本人有“病”,甚至是同“病”相怜。有的单位腐败分子为什么会前仆后继?与什么人提拔了什么人不无关系。
追求个人的“口碑”是可贵的,而追求所推荐、提拔的干部都有口皆碑,在今天更加难能可贵。一是要真正出于公心,以党的事业为重,从本质上看人,才能看得清、选得准,不至于“看走眼”、“选错人”。二是坚持教育贯穿始终,关心到位,负责到底,不时地敲打、提醒,以防微杜渐。王彦生深感责任重大,上不负组织信任,下不负群众信赖,争取做到“用好一个人、激励一大片”。
两个“口碑”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如果说前一个“口碑”是做人基石的话,那么,后一个“口碑”就是领导干部尤其是管人事的组工干部最需要、最应该坚守的根本。王彦生担任了11年组织部长,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经他推荐使用的干部,没有一个“带病上岗”。而这些人出色的工作业绩又进一步验证了王彦生识人、选人的独到眼光,又一次为他赢得了“口碑”。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百姓的“口碑”,实际上是民心、民意的真实反映,是时光磨不去、风雨蚀不掉、民众忘不了的。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成为人民心中的丰碑应当是其一生奋斗的方向。□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