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路径选择是不一样的。金坛作为苏南的一个县级市,总体上经济总量不大,财政实力不强,直接决定了村庄环境整治必须从农村最紧迫、农民最需要、干部最积极、条件最成熟之处入手。为此,我市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以项目为载体,做好整治惠民文章。一是分类指导,树立典型。在全市农村普遍开展清垃圾、清粪污、清河塘和村庄绿化行动,并要求条件较好村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环境美化,以及有公共服务中心、有长效管理机制、有乡村文化”的“五化三有”标准。同时,从“树立示范、力争率先”出发,按照体现科学发展、方便生产生活、突出乡村特色、彰显文化底蕴的要求,全力把4个现代化试验示范村和30个新建型、古村保护型、整治扩建型的集中居住示范点打造成整治精品工程。二是整合资源,统筹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务实推进”的要求,有效整合部门、条线的资金、项目、人力、物力,统筹布局村庄的改路、改水、改厕、改塘和河道清淤、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一大批村庄实现了“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景美”的目标。三是狠抓保洁,注重长效。按照村庄环境整治“三分治,七分管”的要求和“边建边管、一建就管”的思路,坚持整治与管护两手抓,探索了1362名保洁员承包“管”环境、政府收购多余建筑辅料的出钱“买”环境、每月一次考核的“评”环境等有效管护模式,总结推广了农村垃圾收集、村容卫生、河道保洁、村道维护、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思想教育、村规民约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长效管理规章制度,有力地巩固了整治成果,确保了农村环境长治久洁。
以投入为保障,做好合力整治文章。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受金融危机影响,政府刚性支出增多,财政面临较大压力。在此情况下,我市仍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关系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大事,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政策的同时,继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对农村环境整治进行“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干部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发挥村企结对推动作用。主动顺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发挥我市工商业发达、民营企业众多的优势,积极利用地缘、血缘、人缘因素,充分激发企业家、在外能人和成功人士回报家乡的热情,鼓励和引导企业带项目、出资金,带人才、出技术,到农村建设生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基础建设、兴办公益事业,达到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和村庄改变面貌、农民增加收入的互利共赢。目前,全市已有119家企业与78个村结成共建对子。三是发挥挂钩帮扶支持作用。针对经济薄弱村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等困境,在努力倡导村企结对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市级机关部门与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活动,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政策、送信息,加快改善经济薄弱村面貌,提高经济薄弱村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全市20个经济薄弱村均有多家市级机关部门进行帮扶,花山等一批昔日的贫困村经过帮扶已一跃成为全市的红旗村,初步展现了新农村建设风貌。
以创新为动力,做好集聚集约文章。一是村庄整治与国土整治相结合。抢抓全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在我市试点的契机,对指前镇东浦、建春两个行政村的1.5万余亩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对11个村民小组36个棚户点1153户农户进行整体搬迁,对整治形成的8255亩(包括新增2133亩)高标准良田进行集中流转,有效解决了耕地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村庄布局凌乱等问题。二是村庄整治与宅基地流转相结合。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三集中”要求,不断加大对空壳村、自然村、小型村和空关房、破旧老房的拆并、搬迁、改造力度,积极盘活老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等存量资源,探索建立和实施以实物置换与货币结算相结合的农村宅基地置换、流转、退出、补偿等机制,促进农村建房向中心镇村集中、农民居住向公寓式住宅区集聚。目前,全市已新建农民公寓楼21幢6.8万平方米,农民别墅265幢,安置农户875户。三是村庄整治与土地股份合作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民对整治形成的高标准良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采取承包权转让转包、租赁承包、入股分红等方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已发展到28家,入股农民5000余户、土地2.3万余亩。
以发展为目的,做好内涵拓展文章。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当前,农村环境在改善中提升,农业资源在保护中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向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集聚,形成了尧塘花木、朱林水芹、薛埠茶叶、儒林直溪水产、洮西食用菌、白塔小香葱、茅山畜牧产业带等“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长荡湖”牌螃蟹、“碧润”牌水芹走出国门,“金坛雀舌”成为区域茶叶共用品牌,水产、畜牧相继成为在常州市率先突破1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二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借助茅山、长荡湖旅游品牌,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打造了一批以仙姑村、湖头村等为代表的“农(渔)家乐”特色村,以三星村、吕坵村、董永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村,以苏皖一大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村,以及以奥金鳄鱼乐园、儒林水城、盛天农业生态观光园等为代表的精品景点。三是增强村级经济发展。根据城镇郊区、丘陵山区、平原圩区等不同区域的村庄特色和资源特点,通过整治盘活村庄建设用地,以宅基地复垦来换取集体土地的非农收益;通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人口转移,积极推进农用地转移,促进土地增值;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提高资产性收入,实现村庄整治与村级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作者系中共金坛市委常委)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