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经贸交流合作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石细云    

    应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邀请,2009119日至14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率领江苏代表团赴台访问,并参加“台湾江苏周”活动。这是两岸开展互访以来,赴台访问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受到两岸各界广泛关注,在台湾造成“空前的轰动”。经双方共同努力获得的可喜成果,必将为江苏与台湾两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今后苏台多领域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的助力。以此为契机,苏台经贸交流合作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潮。

  一、双向投资迈开实质步伐,苏台经贸交流合作站立新起点

  20097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陆资入岛,尽管仍有诸多限制,但毕竟是两岸经贸关系走向正常化的重大突破。我省是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最为密集地区之一,理应为推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作出更多努力。为此,此次访台,“大手笔”地推出三项举措:

  一是加大对台采购。江苏各分团与台湾北、中、南部地区16个县市的工商社团、企业,经过广泛磋商洽谈,签订了对台采购合同金额达41.3亿美元,产品涉及电子、化工、机械、医药、太阳能设备、食品等60多类。这是迄今为止,大陆采购团中金额最高、采购品种最多的一次。其中,苏宁电器与台湾华硕电脑签订的为期两年、采购金额为3.5亿美元的协议,是本次采购量最大的一份订单。这些采购订单的签订,为两岸企业共克时艰、共创双赢作出了实际努力。

  二是搭建贸易便捷平台。随着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苏台贸易规模不断增长。2008年我省与台湾贸易总额达到339.3亿美元,占大陆与台湾贸易总额的1/4以上。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后,台湾商品加速向大陆市场涌进。为顺应这一趋势,2009年以来,我省相继举办了“台湾名品展”、“苏台纺织贸易对接”、“海峡两岸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积极为台湾商品、产品在大陆营销搭建便捷平台。此次在台湾召开的“台苏贸易投资洽谈会”,我省近百家企业与台湾300多家企业现场直接对话,建立沟通渠道,寻找委托代理,为苏台两地的产品相互进入作了前期铺垫。

  三是推动苏资入岛。此次访台的70家苏企负责人,通过与台湾工商界人士的洽谈,以及对有关企业、园区的考察,除达成许多采购意向协议外,还表达了在台投资的强烈意愿。访问期间,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台湾办事处、盐城市驻台经贸联络处先后在台北挂牌成立;扬州市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台湾京华城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投资200万美元在台北京华城开设“冶春茶社”。可以预计,着眼江苏自身实际,扎实有序地推动有实力的江苏企业到台湾寻找商机,正成为我省海外投资的新亮点。

  二、产业对接向多领域拓展,苏台经贸交流合作进入新层次

  此次访台,举办了“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锦绣江苏”展览、一系列专题洽谈和经贸、农业、旅游等方面合作研讨会,达成近百个合作意向协议。同时以省、市、县及相关园区为小组单位,密集拜会台湾相应的对口单位、工商团体、社团组织、重要企业和客商,广泛交流探讨加强苏台经贸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随着人员往来的密切和意向协议的落实,苏台两地的产业对接与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新兴产业合作前景广阔。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省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促使经济尽快复苏,先后出台13个产业振兴规划,着力推动做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新兴产业。与此同时,台湾于2009年上半年也推出了六个新兴产业振兴方案。这对我省加大吸引台资的力度,与台湾相关产业进行对接与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此次访台活动中,所展示的江苏发展新兴产业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众多台湾企业的目光。与台湾相关方面签订的诸多意向协议中,40%以上的是新兴产业项目。

  现代服务业合作方兴未艾。两岸实现双向直接“三通”后,我省禄口机场和太仓港等12个港口,与台湾相关区域开通了空中、海上直航,不仅为大批量的人流、物流带来了便利,而且由此催生了一批现代物流业的兴起。这与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发展服务业的总体布局是一致的。全省各地敏锐地把握这一趋势,普遍加大了吸引台湾现代服务业的力度。近几年,太仓、张家港、南通、连云港、江阴等地通过举办与台湾港口物流业合作的专题经贸活动,加强了两地物流业界的紧密联系。200918月,全省新批服务业台资项目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一倍。此次访台,两地企业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谋求在服务业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

  苏台农业合作步入佳境。我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基础良好,市场潜力巨大。台湾精致农业、观光农业发展水平高,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发达。苏台两地农业各具特点和优势,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至2008年底,累计批准设立台资农业企业1100多家,实际利用台资13亿多美元。这次借力“台湾江苏周”活动,省农业交流协会与台湾省农会、彰化县农会在彰化成功召开了“台苏农业合作洽谈会”,除签署《农业合作备忘录》、《农产品购销合作备忘录》外,着重就未来苏台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达成共识: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着重探索以我省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与台湾发达的农产品加工、物流技术合作的模式、机制。二是休闲观光农业领域。我省这方面刚起步,学习借鉴台湾经验尤为必要。可通过引进人才、聘请顾问、培训专业人员等多种合作方式,加以有效推进。三是农业服务领域。随着大陆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开放,逐步允许台湾从事农、林、牧、渔业有关服务企业进入,使我省既可以为台湾出口产品提供广阔市场,又可成为台湾紧俏农产品的供应地。

  三、区域发展布局有序推进,苏台经贸交流合作实现新跨越

  我省是台资企业密集地区之一。截止200910月,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0000多家,实际利用台资金额超过400亿美元,分别占祖国大陆吸引台资项目数和金额数的1/51/3。近6年来,台商投资大陆的金额有40%投到江苏。我省吸引台资之所以连续多年保持在高平台上稳定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从2004年开始,我省就推出相关鼓励政策,积极引导在苏南投资的台资企业,在土地、劳务等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有序地向苏中、苏北转移,使苏中、苏北吸引台资在全省的比重由原来不到10%上升到30%以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苏南刚引进少量台资企业时,我省就重视把对台招商引资纳入全省经济工作大局,制定规划、调整结构、布局产业等都将对台经济合作纳入其中。沪宁线开发,着重引进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沿江开发,着力引进台湾的石化、机械等沿港产业;新陇海线开发,也是注重引进与当地产业相配套的台湾产业。昆山市曾经专门拆解一台笔记本电脑,对500多个重要零部件逐一对照,找出本地仍没有厂家生产的零部件,有针对性地引资设厂,终于形成了完整的笔记本电脑产业链。目前,我省的电子信息、石化、精密机械、自行车、建材等已形成企业集群,呈现出长期发展的态势。

  20096月,国务院批准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迎来了发展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我省沿海拥有954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1031万亩,并且每年继续以35万亩的速度淤涨,土地后备资源充足,发展潜力巨大,正成为大陆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大批优质要素加快向我省沿海开发主要地区聚集。此次访台,省、市领导密集拜会岛内知名企业重要人士,推介江苏沿海开发的规划、布局及美好发展前景,诚邀更多的台商到江苏沿海考察投资,捕捉新的合作商机。江苏沿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承载条件,以及近年来形成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强劲发展态势,让台商们倍感鼓舞。访台期间,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有感于南通的诚意和发展优势,特意推掉其它重要活动前来参加南通举办的产业合作研讨会,并承诺在最短的时间内参与南通市投资,把鸿海的南通人都叫回家乡服务。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台橡集团董事长王绍堉、台聚集团董事长吴亦圭均表示,近期要来南通考察,商谈扩大投资事项。□ (作者系省台办副主任)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