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四项重点工作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0-12-08     稿件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毛伟明    

    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把调结构促转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突出发展新兴产业

  省委省政府已确定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传感网为我省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目前,这六大新兴产业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2009年全省6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14000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省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均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为全省保增长起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另一方面,我省新兴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核心技术不高,龙头企业不强,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等。因此,今年要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以突破,重点实施“三个推进”。一是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做大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发挥引领、示范和促进作用。加快建设形成以南京为代表的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以苏州昆山为代表的液晶显示基地、以无锡为代表的微电子产业基地、以泰州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基地、以徐州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基地、以南通为代表的特种造船基地、以连云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以常州为代表的输变电基地。全力打造无锡传感网产业基地。二是推进生产要素集聚。生产要素集聚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今年要加快促进要素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和倾斜,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新兴产业发展载体。围绕一批基地建设,加快要素集聚,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一批产业特征明显、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自主创新能力强、公共性服务平台完善的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抓紧完善创业投资机制,为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推进创业投资快发展、成气候、上水平。三是推进关键技术突破。持续创新的先进技术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今年要着力抓好自主创新,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高校、科研院所成果与企业科技需求对接的快速通道,尽快形成一批占居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实施积极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壮大新兴产业的人才队伍。

  二、突出沿海开发

  全省沿海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响应,目前沿海开发的思路清晰、认识统一。下一步要围绕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服务大腹地、滩涂大开发,认真组织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三个推进”。一是突出网络性,推进综合交通大构架。统筹推进航道、港口、铁路、公路、内河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各种交通通道间的衔接性,尽快形成“运量大、成本低、速度快、配套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我省出海通道与周边省市出海通道的比较优势。当前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等航道港口工程实施顺利,下一步重点是进一步拉近沿海纵向通道到海边、港口的距离,提高大进大出商品的物流运输能力。加快沿海铁路、沪通铁路、临海高等级公路、宁连铁路、连云港疏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大通道。二是突出带动性,推进产业龙头大项目。2009年我省在日本东京、上海、北京、德国巴符州举办了一系列高层次的沿海开发招商活动,签约了一大批体量大、带动强、符合产业政策的龙头项目。下一步要加大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尽快落户沿海地区,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的形成。三是突出开发性,推进滩涂资源大开发。滩涂资源丰富是我省沿海地区的最大特色,开发滩涂资源是沿海开发的重头戏,要加快把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按照到2012年完成80万亩滩涂围垦任务的目标,加快启动建设14个新围垦区,对新增用地严格按照规划比例建设,坚持科学规划、高效利用,实施园区式综合开发。

  三、突出有效投入

  2009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下,我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强劲。但深入分析,消费需求、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相对较慢,民间投资增长落后于国有投资增长,产业投资滞后于基础设施投资。今年要抓住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的时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重点在产业投资、基础设施、社会投资上下更大功夫,力争有新的突破。今年的投资工作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全年我省投资预计增长25%左右,拉动全年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鉴于今年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努力保持投资在20%以上的高位增幅运行,继续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是加快优化投资结构。关键是加快提高产业投资、民间投资、苏北苏中投资的比重。把政府性投资和社会投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有效带动民间投资增长,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产业政策为指引,引导财政政策、土地政策、信贷政策向主导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倾斜,向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倾斜。进一步优化服务、简化程序,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消费、民生、文化、环保等领域的投资。三是突出抓住重大项目。按照“洽谈一批、审核一批、实施一批”的要求,继续推进重大项目滚动发展。今年计划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200个,其中实施项目180个、前期准备项目20个。加快推进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连云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太仓港三期、田湾核电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龙飞光电7.5代、海力士三期扩建、中远海洋工程装备、南车集团南方基地、二重镇江出海口基地等项目,同时结合“十二五”规划,布局储备一批重大战略性项目。

  四、突出服务业发展

  2009年以来,服务业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在经济企稳回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3000亿元,增长13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达到40%左右,这是我省服务业发展上的一个新突破。今年我们要继续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这是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今年工作重点是“三个加快”。一是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全省8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全部完成,空间布局规划日益完善,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布局结构,各项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凸现。88家集聚区共有入区企业15000家左右,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000亿元。今年我们计划新培育20个左右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在完善各项配套功能上下功夫,推动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开发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功能完善、与生产生活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是加快服务业大企业发展。目前我省服务业1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接近1万亿元,其中超100亿元的有33家,比上年增加11家,营业收入50-100亿元企业16家,20-50亿元37家,服务业大企业总体规模持续提升,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今年要以发展服务业大企业为抓手,抢抓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大型服务企业前来投资,带动省内相关企业加快发展。扶持培育省内大型服务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加快形成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三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抓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同时,今年重点推进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企业做强主业,分离辅业,逐步实现中间分离、两端延伸,带动发展一批生产服务业企业。根据我省产业特点和服务业发展实际,今年重点在科技研发服务、现代物流、贸易营销、专业配套服务等环节鼓励企业加快分离,推动生产服务业实现更大突破。□

  (作者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