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新近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基础性党内法规,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党要管党”应该重点“管什么”;“从严治党”应该重点“治什么”。党校是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是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担负着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和领导才干的重任,开展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宣传教育是党校义不容辞的工作责任。
一、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廉政准则》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
《廉政准则》贯彻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制度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与约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廉政准则》作为党内制度性法规,明确规定了领导干部不能做什么的禁止性规范。同时,从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我国国情出发,在制度上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做出了52条要求和规定,这既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点”,又是“警钟长鸣点”。
《廉政准则》不仅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做什么”,而且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做了不能做的,应当“怎么办”:即“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本准则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换句话说,既要从严惩治,更要加强廉政教育。因为,只有深入宣传教育,才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掌握《廉政准则》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贯彻《廉政准则》必须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氛围。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尤其强调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让廉洁从政成为一种文化力量。事实反复证明:制度是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是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廉政准则》明确指出:要“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洁从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洁从政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通过廉洁从政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强大氛围,才能使反腐败工作常抓不懈,才能警醒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工作宗旨:既要执政为民,更要取信于民。
二、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作用,着力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宣传教育
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教育是基础。近年来,省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对廉洁从政教育进行具体化、精密化的设计,使之运转有力、有效。按照省委“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的要求,省委党校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作为各班次的主要课程之一,从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保证反腐倡廉教育的落实。制定了《关于主班次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施方案》,并根据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每年进行修订。坚持让反腐倡廉教育进教学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班级支部活动计划,以及指定教材和学习辅导材料。2009年,我校共开设主体班30个,培训轮训各类学员近3398人。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不仅学习理论知识,也强化党性锻炼,进一步筑牢了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新的《廉政准则》颁布后,省委党校对主班次廉洁从政教育的实施方案作了适当调整,根据省委书记梁保华的讲话精神,把贯彻《廉政准则》与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和省委要求结合起来,组织全校党员领导干部全员学习,准确理解、全面掌握《廉政准则》各项要求,切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廉政准则》真正成为党校人的行为规范。同时,加大了党校各类班次廉洁从政教育的内容份量,在相关培训中增加《廉政准则》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包括解读《廉政准则》;阐述《廉政准则》的重要地位、作用及其意义;分析《廉政准则》精神实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帮助学员加强党性修养,规范从政行为,做合格的领导干部等等。进一步提高广大学员对《廉政准则》的认识和把握,努力使廉洁从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鲜活有力。
近年来,省委党校创新教育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积极承担全省反腐倡廉大宣传大教育格局中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组织学员赴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瞻仰革命先烈,强化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使命意识”的现场教学,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赴井冈山、延安、遵义、红岩村、古田会议旧址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参观革命遗址、接受传统教育,重温我党创业之初的艰辛,了解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奋斗历程,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二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学员到监狱进行现场教学,让服刑人员的忏悔之泪震憾学员的心灵。组织全体学员观看省纪委制作的腐败案例警示教育片,用发生在大家身边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例警醒学员。三是开展党性分析活动,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效果。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在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中开展党性分析活动,积极引导学员剖析自身成长经历、开展谈心活动,并撰写党性分析报告,对于促进学员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四是坚持从严治学,强化学员管理,把党性锻炼贯穿于学员管理的全过程。省委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严格学员管理的若干规定》,要求学员严格培训纪律,树立良好学风;出台《关于在主体班次开展读书活动的意见》,在学员中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鼓励学员多读关于我党历史的书籍,把读书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五是推进廉洁从政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2009年,根据省委的要求,在省编办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省委党校内设教研机构廉政教育研究中心,这对于提高廉洁从政教育科学化水平,顺利完成全省反腐倡廉大宣传大教育格局中的新任务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按照“江苏经济建设要走在全国前列,廉政建设也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江苏积极探索构建“教育在先、约束在先、监督在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定出台了《江苏惩防体系实施意见(试行)》,率先在全国着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江苏“两个率先”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当前,要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廉洁从政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廉政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科学方法推进廉洁从政教育,确立科学的反腐倡廉理念,这对于提高廉政建设科学化水平至关重要。
一是要加快构建廉洁从政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廉洁从政“大宣教”工作格局,全方位、多层次、有步骤地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增强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宣传《廉政准则》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多种载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党员干部对《廉政准则》广为知晓。把《廉政准则》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列入全省各级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班教学计划,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全面把握《廉政准则》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夯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思想基础,同时面向全社会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努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
二是要在提高廉洁从政教育的公信力上有新突破。要培养提升廉政公信力,提高廉洁从政教育的效果,就要深入细致地分析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社会背景及影响,帮助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增强廉洁从政教育的亲和力。必须摒弃板着面孔训人的做法,要动之以情,以“情”作内核,也要晓之以理,以“理”作主线。廉洁从政教育的亲和力,就是要在“动情”的基础上“顺理”。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育活动中就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把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结合起来,与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分析正反面典型的“得”与“失”,一起算政治账、经济账、人生账、家庭账,以人为镜,以事喻理,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讨论中加深对权力的理解,加深对人生的感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正确行使手中权力。
三是要大力提倡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只有人人信仰廉政,尊崇廉政,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自身做起,尤其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全社会都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洁从政教育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反之,廉洁从政教育只是简单停留在一场报告会、一次展览等等一些具体活动上,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廉政文化氛围,廉政就难有公信力。如果人们失去对廉政的信仰,对党中央出台的《廉政准则》及其各项配套措施持观望态度,甚至故意钻制度和法规的漏洞,那么廉洁从政教育就将苍白无力。
四是要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要通过廉洁从政教育形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环境氛围,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将法律、纪律等他律,转变为高度的自律,把外在的强制变成内在的自觉。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廉政教育应当明白一个道理:不搞腐败不只是迫于对惩处的畏惧,更重要的是出于对人民赋予权力的珍惜和对自我人格的珍重。这样才能使廉洁自律意识在心底扎根,广大党员干部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塑造起高尚的人格。□
(执笔人:黄文虎、王庆五、王世谊)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