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必然要求提高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这一要求出发,我们如东县近年来作了如下几方面探索:
一、善策划才能创品牌。策划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环节。上级要求的领悟,重点工程的突破,基层热点的疏导,品牌的打造等等都要精心策划。我们通过“课题式”策划,进一步增强了自身敏锐的感知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不断创造出有影响、有实效,群众得实惠的新品牌。近年来,我们如东县开展的“星级文明信用户”创评、“六进农家”(“科技、技能、道德、法律、文化、健康”进农家)等特色活动,以“项目式”推进、“工程式”实施、“台帐式”督查,不断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思路和举措,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基层欢迎,事半功倍,并富有发展生机。实践证明,有了品牌,宣传思想工作才有影响力和生命力,才更有价值、更有地位。
二、善统筹才能聚优势。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宣传部门必须统筹兼顾、整合资源、整体联动、上下互动,通过延伸触角,将宣传思想工作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向广大农村拓展。借助宣传部门的影响力,集聚相关部门优势,打好组合拳,助威造势、凝心聚力。从2008年起,我们利用三年时间逐步开展以“小组织、小阵地、小环境、小家庭、小书房、小分队、小技术、小喇叭、小板报、小功臣”等“十小”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村居”创建活动,坚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去考虑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和实际问题抓起,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整合县、镇、村三级资源,小项目有了大作为。2009年,全县263个村(居)落实了近600个“十小”创建助农惠民项目,有效助推了新农村建设。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省文明办《江苏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等对此进行了宣传推介。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我们认识到,只有把治标与治本有效统筹,创建基础才能扎实,创建效果才能持久。
三、善创新才能激活力。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有效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在实践中注重创造经验、焕发激情、增强本领,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农村党员干部冬训是江苏省党员教育的一大品牌,已开展31年。我们在组织冬训活动时,立足科学发展,在实践活动上“巧互动”;立足当前形势,在教育效果上“增活力”;立足现实需求,在惠民实事上“促民富”,坚持每年有创新,一年一主题,保证了冬训工作的常抓常新、经久不衰,使冬训活动的覆盖面、教育面和受益面更广,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更强,受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近两年的冬训工作荣获江苏省一等奖,冬训30周年时被评为全省冬训工作先进县。中宣部《党建》杂志、《新华日报》等媒体均以较大篇幅推介我县近年来冬训工作的创新做法。由于我们注重了创新,突出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引领,真正实现了“虚”与“实”的有效统一。
四、善作为才能争主动。宣传工作要打好主动仗,必须准确把握时机,做到主动思考,超前谋划,靠前落实,积极作为。我们全面推广“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产生、绩效在一线考评”的“一线工作法”,进一步赢得工作的主导权。针对“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一课题,我们在全县非公企业中谋划实施了企业文化建设“树、求、创”工程,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企业文化节”,进一步促进了企业以文化力提升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我们整合省、市各方资源,投资近亿元,建设面积900多亩的江苏省南通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目前,一、二期550亩的工程建设已基本到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特色项目办基地,坚持错位发展办基地,有力提升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影响;针对公共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第一时间及时介入、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第一时间有效引导,第一时间科学处置,掌握了话语权,提升了舆论引导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五、善推介才能造影响。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工作,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升对外形象的重要途径。宣传推介活动要想取得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效果,必须靠强大的媒体、平台来支撑。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集聚优势资源,把有限的精力、财力集中在主流媒体及其品牌栏目上,进一步提升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近年来,重点围绕我县沿海开发和“东方深水大港、绿色能源之都、黄海旅游胜地”三张“名片”等方面,集中智慧、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采取新闻报道、文艺作品创作、“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推介、成果展示等手段,实现了对内宣传、对外宣传的有效共振。值得一提的是,央视除九套、十套以外的所有频道报道过如东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乃至国外进一步宣传和推介了如东。
六、善经营才能见成效。宣传思想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围绕“三个坚持”来经营宣传思想工作。坚持用新闻眼光审事,把握方向,确定主题,明确重点;坚持用文化眼光谋事,创新思维,深入思考,想问题、做事情力求通过文化眼光提炼提升,遴选内容,挖掘内涵,追求效应;坚持用市场眼光成事,紧贴经济中心,分清轻重缓急,讲究方式方法,多用市场手段,注重社会效益。我县在江苏省率先制定《如东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一五”规划纲要》,从县、镇、村三个层面破解“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大课题,运用新闻、文化等手段,多方运筹和谐如东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项工作引起了中央党校的高度关注,中央党校专题组专程来如东调研两次,将我县的做法概括为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如东现象”。□
(作者系中共如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