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主监督扼住“三公”这匹“野马”

发布时间:2011-01-14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游本根    

  

  “三公”,即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多年来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为控降如此巨额的“三公”消费,各级政府及其纪检监察部门,可谓想尽了办法、使尽了招数,“紧箍咒”上了一道又一道,可仍“按下葫芦浮起瓢”,收效甚微。你说严禁公款吃喝,他说是来客招待;你说严禁公车私用,他说是公务用车;你说严禁公费旅游,他说是考察学习,领导就是有“孙猴子”的“火眼金睛”,也难以看得清、辨得明、查得准,以至于全国“三公”消费居高不下,且年年看涨。“三公”,成了久治难愈的顽疾,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三公”消费为何像脱缰的野马,老是管束不住?

  “三公”消费未列入财政预算是顽症。不少地方政府未将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款考察学习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仍然搞的是“实报实销”。有的地方虽将“三公”消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但其下属部门和单位上报“三公”消费指标是“狮子大开口”,而财政部门或考虑关系、或囿于情面、或畏于权力,“刀子”砍不下去,以至于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年度“三公”预算经费使用绰绰有余,年底不得不突击花钱。

  “三公”消费支出不公开透明是重疾。有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三公”消费虽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但消费支出的情况不公开透明,仍沿袭多年的“自用、自批、自报、自肥”的老一套。群众对“三公”消费支出不甚了了,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要将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公”高消费真正降下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所有公务消费一并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将预算和消费支出逐项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哪项预算合理,哪项预算超标;哪笔消费支出真实姓“公”,哪笔消费支出藏假匿私,群众看得最清楚,监督最有力,这样就能有效促使公务消费的规范、有序、健康运行。

  现在的关键是各级地方政府及官员要增强执行力,只要紧紧抓住公务消费公开透明、民主监督这根缰绳,就一定能扼住“三公”这匹亚腐败的野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