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到现今这个阶段,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已经不可回避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硬 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共同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四个新格局”。这是一个鲜明的导向。把握好这一导向,对于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以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必须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坚持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以推进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为核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突出解决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提高城市化管理水平两大问题,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必须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提高区域统筹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要举全省之力推进沿海地区大开发大发展,坚持科学开发、集约开发、绿色开发,统筹推进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和环境保护,打造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要加快苏北振兴步伐,继续加大对苏北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苏北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好苏北的后发优势,推动苏北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苏北发展滞后的局面;要推进重点产业带建设和区域联动发展,继续加大沿海、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沿沪宁线、沿江产业带发展水平,推动苏南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对苏中苏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互动发展机制,继续实施跨江开发和江海联动开发,促进苏中尽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
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必须加快形成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共同提升新格局。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硬任务,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全面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尽快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依托江苏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把江苏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导向,必须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十二五”时期,要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炭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开拓发展空间,持续优化生活空间,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坚持源头控制、科技支撑、严格监管三管齐下,进一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实施“清水蓝天”工程,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继续把太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好水环境治理,促进水环境明显改善;坚持不懈推进“绿色江苏”建设,让江苏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居环境更美。□(执笔:杭邦华)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