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十五”夯实基础、“十一五”局部加速,常州站在了“十二五”转型发展的新起点上。
面对区域竞争、产业竞争、人才竞争“千帆竞发”的新挑战,500万常州人民使命在肩,豪情满怀。
转型升级是一项极其艰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是战略之举,更是攻坚之战。面对常州“十二五”转型发展的一道道必答题,我们将埋头实干,创新有为,合力破解。
——以“八园”为载体,推进新兴产业快发展。抢抓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历史性机遇,聚焦政策、聚焦产业、集聚人才、集聚资源,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快速推进光伏、LED、创意、生物医药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形成两到三个千亿级、500亿级产业。
——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激发科教城创新“核”力。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加快实现产学研合作、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项目产业化和利益补偿机制的系统创新和全面超越。全年累计引进研发机构超500家,切实承担起自身发展、支撑“八园”、辐射全市的多重使命。
——以创新人才为引领,全面推进“人才强市”。出台更具吸引力、更具人性化、更具灵活性的引才政策和机制,加大引进力度,优化服务环境,拓展创业舞台,大力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全年引进10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以创建为抓手,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强化创建责任,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着力打造“生态常州”、“绿色常州”、“文明常州”和“幸福常州”。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持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民生实事工程,着力改善和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人民生活更加宽裕、身心更加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建设美好江苏,常州义不容辞。在“十二五”波澜壮阔的转型赛场上,每一个常州人都将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勤勉敬业,让创新体系“构筑成型”,新兴产业“强势崛起”,百姓生活“和静和谐”,为“十三五”的全面辉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固本培元、夯实根基!□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委书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