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集中居住进程的推进,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农具、手扶拖拉机、粮食和牲畜无处可放,集中居住地和承包地离得远,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由于生活方式发生变迁以及居住空间、环境变化,相当一部分农民难以适应新小区生活。
我认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注重小区的适农性配套,量身设计定做楼宇户型。比如农民不习惯最常用的农产品诸如葱、蒜、青菜等也花钱购买,晒衣服与晒被总习惯在相对开敞的空间进行等。可考虑把传统城市小区的草地部分调整为小块园地,统一分配给小区内有此需求的农民,由他们自行种植和管理,这样既体现农民集居小区的特点,也不影响绿化,还能使农民在小区中仍能获得种地的满足和节俭的快乐。多大阳台、多朝阳房间设计等等。其次充分满足农民需要,深挖农村生物自然资源,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农居小区。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农村的集居小区,太阳能相对充裕,使用太阳能效果非常好。养殖业较集中的地方应积极探索规模养殖场沼气联户供气的新模式,对困扰农村多年的秸秆焚烧问题的解决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对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必然会起到重要作用。第三要深入把握农民心理,便民当头,创新举措,积极建设环境友好型农居小区。环境友好,不仅指自然环境得到保护,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的友好,包括小区的宜居性和群众的满意性。环境的友好,其基础是对农民的友好,这决定着小区是否和谐稳定、文明幸福。□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