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由“海归”创办的理想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理想能源”),将高新技术、知识资本和民间资本结合,创新“技术”、“市场”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加上政府扶持及时“到位”,在短短一年多内便研发生产出制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先进高端装备,实现了我国企业在这方面“零的突破”,并顺利拿到订单、投入量产,将来有望使太阳能上网电价大幅降低。
打破国际垄断
目前国际上太阳能电池存在多种技术。传统的晶体硅技术被称为“第一代技术”,光电转换效率高,投资门槛低,但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且耗能高,硅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大。薄膜技术被称为“第二代技术”,其中的非晶硅/微晶硅叠层技术,能较好地吸收太阳光谱里从可见光到红外光部分的能量,从而将光电转换的效率提升至10%以上,且其材料成本远低于晶硅,因而广受国际看好。
不过,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高端生产设备被瑞士的欧瑞康、美国的应用材料以及日本的爱发科等三大巨头垄断,价格高昂,导致电池生产设备成本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电力全部成本中占了一大块,因此,尽管薄膜电池的成本比晶硅电池低,离开政府补贴也很难进入市场。
2009年,留美博士钱学煜和十多名一流海外留学技术人员在张江创立理想能源,主要从事薄膜太阳能电池装备核心组件“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简称‘LP’)”和“等离子体加强型化学气相沉积(简称‘PE’)”的研发生产。
LP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一片“1.1米×1.4米”的平板玻璃由入口进入预热腔,随后经过4道反应腔工序,几分钟后从冷却腔出来,便已完成导电层覆膜。随后,已覆膜的玻璃进入PE的反应腔,完成硅烷等化学气相材料叠层结构的覆膜。如此,一片普通的平板玻璃,厚度增加了两微米,却成为转化率可达10%的太阳能电池了。
目前国内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使用的进口LP价格每台在几百万美元以上,PE每台更是高达几千万美元。而理想能源的两种设备,价格可降低一半,且生产灵活性、快速反应能力等性能还胜出一筹,将彻底打破欧美日企业的垄断。目前,理想能源公司的LP和PE已申请了十多项发明专利。
今年1月8日,首台PECVD在理想能源成功下线,实现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零的突破”。据介绍,理想能源的首批LP和PE将用于知名民企正泰集团旗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逐步替代同类进口装备,从而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
民间资本助力
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高端装备产业是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界高度关注的领域。理想能源短时间内能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两方面均有突破,可归因于其创新型的发展模式。
一流的研发团队。理想能源总裁钱学煜在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并获博士学位,在美国著名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等职务,拥有40多项专利。创业团队中,累计有150多项多国专利。目前公司的150多名员工中,工程师占80%。
到位的“三者结合”。在理想能源的股权结构中,知名民企正泰集团下属的投资公司占50%,大量民间资本确保公司的市场敏感性;理想能源的创业团队占35%,创业者自己就是老板,具有良好的“自我激励”机制;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占15%,体现政策性的引导。
上海市发改委高技术处负责人认为,这是政府创投、民间资本和“知识资本”三者结合的“理想状态”。政府扶持高技术企业,应从直接予以资金补贴或是贷款贴息、“简单地一次性送钱”转变为以撬动民间投资为重点。理想能源的“三结合”模式值得高科技企业借鉴。
有效的“订单生产”。目前,正泰集团为理想能源的最大股东,而理想能源的首份订单客户就是正泰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订单式生产”使理想能源能较好地规避市场风险。
高端装备的产业化,关键不是在实验室研制高精尖设备,而是使高端设备具有稳定性、可靠性,且每隔两三年就要升级换代,这就决定了其“研发-量产”需要长时间、高投入。在美国,一台高端装备从研制到成熟的时间至少要3年,累计投入超过3亿美元。高新技术企业也许能单枪匹马搞研发,但市场推广往往很难。理想能源和正泰集团这一合作伙伴一起做,使资金投入、产品“试错”方面能少走许多弯路。目前,理想能源已在LP、PE上累计投入两亿元。
政府扶持“到位”
理想能源是从一间民房中走出来的企业。2009年4月,创业团队在浦东张江地铁站旁租下150多平方米房子,加班加点做研发和产品设计,同时开始寻找浦东及上海市的支持。此时,上海在探索如何在太阳能电池产业上“后发而先至”,并将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在各方面支持下,张江高科技园区为理想能源提供了园区内一幅60多亩的地块、14000多平方米厂房,并免除3年租金。这样,2008年4月理想能源正式有了筹备处,两个月后公司就注册成立,厂房建设、产品设计和设备采购等同步进行。期间,政府的支持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2009年,上海市通过财政为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等九大高新技术产业设立了100亿元的专项资金;2010年,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安排了2.61亿专项资金启动支持18个重大项目。当年,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理想能源获得了上海市专项资金3500万资助,包括700万项目资助和2800万元投资资金。
在新的扶持模式之下,政府资金支持将伴随企业发展的长期过程。截止目前,上海已拨付首期10亿元成立创业引导资金,投资于种子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同时,参与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的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能源、集成电路等5只创投基金,已获批复。与此相伴的是,即将迎来产业化高峰期的理想能源又向市经信委和科委等有关部门申请更多扶持资金,正启动新一轮融资计划,并进一步扩建厂房。
高科技企业是做强新兴产业的主体。政府的给力很“到位”,这便是理想能源在上海得以质的飞跃的理想环境,也是其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保证。□
(叶锋: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张展鹏: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
责任编辑:汤建奎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