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发布时间:2011-06-11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周延胜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特征,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真”,就是事物的本性、本质和本来面貌,“求真”,就是求得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它要求人的认识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如果认为世界不过是人的感觉,各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各人有各人的真理,就否定了求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那种高高在上、远离实际、闭目塞听、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的态度和做法,背离了求真的要求。求真,更要求得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心态浮躁、作风飘浮、敷衍了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外表,不究内里,就会把现象当成本质,把部分当成整体,仍然会背离求真的要求。求真,还要求得人类社会自身运动的规律,包括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科学真理,直接实践是求真,读书学习也是求真。求真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孤立的个人;求真的过程,是世代延续、先后相继的,如果背离了共产党人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脱离了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就不能求得社会规律之真。

  “实”,就是实际、实在和实干,“务实”就是结合实际,通过扎实的埋头实干,把求得的真理应用于实践,干出实效来。求真和务实的关系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求真”是“务实”的前提,没有求真的精神和过程,就不可能做到“务实”,不可能有切实的效果。因为人们的实践并非都是天然合理的,其中有自觉的,也有盲目的,有合乎规律的,也有违背规律的,不同的实践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越发展、越广阔、越深入、越复杂,就越离不开真理之光的照耀,没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人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另一方面,“务实”是“求真”的目的和结果,求真是为了务实,不务实,就失去了求真的意义。只有务实,求真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把对世界的认识变成改造世界的行动,把美好的设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不务实,离开了改造世界的实践,就脱离了真理的源泉;不务实,再美妙的真理也会被当成书斋里的教条或古董玩物,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实际的利益。只有务实,深入实际,亲身实践,以科学理论为指南对具体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才能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其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作为优良传统和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内涵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面对复杂险恶的斗争环境,毛泽东号召全党要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告诫全党同志要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他经过长时间艰苦调查写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矛盾论》、《实践论》等光辉著作。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后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针对当时很多人有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在全然不了解下情的情况下却盲目指导工作的现状,指出实际工作者必须了解随时变化的情况,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没办法革命的。他着重指出:“是否重视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由此形成了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方法。他注重实效不图慕虚荣,在延安和西柏坡时期,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干实事不要图虚名。新中国成立后,他不准把他的头像印到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请示都被拒绝。1952年他再次告诫:“一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把工作做好;二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送;三不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四要少拍掌,出于群众热情,也不泼冷水;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并形成制度严格执行。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