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觉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1-06-11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周 莉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当今时代,文化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重要功能。其中,“引导社会”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良好文明风尚,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十二五”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紧紧把握“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的功能定位,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的作用。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导向力,为“两个率先”提供舆论支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当今时代是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更加明显,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机制更加复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分发挥“引导社会”的作用,首先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越发复杂越发活跃的社会思想和多层次的社会舆论加以科学引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筑牢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江苏广电总台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三贴近”原则,着力推进宣传创新,努力发挥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实践中,江苏广电总台从主旋律报道和贴近性报道两个维度切入,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大型新闻行动”与“民生新闻”两种新闻形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反映江苏“率先发展”的时代主题。其中,大型新闻行动采用“宣传意图+主流价值+大众视角+‘大片’手法”的模式,重点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和中心工作。2010年,策划组织了《转型升级看发展》、《五年新跨越》等新闻行动,主打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成为“全国十大新闻栏目”。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切入,在百姓话题、群众生活中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在全国电视台电台掀起“民生新闻”创新热潮。作为民生新闻标杆的《零距离》栏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中国广电进程的60个栏目”。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增强凝聚力,为“两个率先”提供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等因素都是客体,这些因素都要通过作为主体的“人”来实现进步和发展。文化的力量植根于“人”的精神之中,是无法取代的精神动员。文化的凝聚力可以团结人、吸引人,激发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最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正是有了“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三创”精神,才有了江苏大地上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分发挥“引导社会”的作用,既要继承好、弘扬好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又要根据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地加以丰富、拓展和提升,切实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铸造新时期的江苏精神。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是当前最为普及、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当代社会对人们精神世界影响最为广泛的文化载体之一。江苏省广电总台坚持“精品战略”,在高扬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深入把握市场规律,努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中,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正确引领、有效凝聚。比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重现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同时,引导人们再次审视理想与精神的力量;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展示了小人物探寻幸福的历程,在全国范围引发了一场关于“普通人幸福观”的广泛讨论。此外还有电影《南京!南京!》、《建国大业》、《十月围城》、《让子弹飞》,纪录片《永远的青年》等等。这些影视作品的共通之处在于,除了能为观众提供审美的愉悦之外,它们的内核都是关于理想、信仰、奉献、坚守、人性真善美等具有较强文化凝聚力的主题,较好地实现了在“润物细无声”中对社会精神进行启迪与升华。今年以来,江苏广电总台围绕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重大主题,重点打造《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建党伟业》、《辛亥革命》、《革命前夜》等10多个影视剧项目,着力弘扬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