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11-06-11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李雪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无论从外部发展环境,还是从通州自身发展要求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比任何时候更加刻不容缓。“十二五”期间,通州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并始终坚持以此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推动区域科学发展、跨越腾飞。

  

突出自主创新,全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重自主创新。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提供核心支撑。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2010年,我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这与全省平均水平尚有差距。“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加大科技投入作为政府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重点支持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引领、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科技研发。今年全区研发投入力争占GDP的比重达到2.5%,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力争达到销售额的3%以上,百强企业力争达到5%以上。同时,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鼓励开展针对企业创新的多层次信用担保,积极引进创投、风投和私投。更大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的创新战略联盟,深化“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家院所入通州”双百产学研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学研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形成一批省级、市级企业研发梯队。确保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建有研发机构。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积极利用省、南通市人才政策,大力引进新能源、机械电子、船舶海工等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智能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创业通州、贡献才智。启动实施“510”工程,“十二五”期间争取引进10名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行业领军人物。建立通州籍海外高级技术人才库,充分发挥北美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区政府特聘海外招才引智顾问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来通州进行技术攻关、成果转化。

  

突出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州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现已形成“4+4+2的产业格局,“4+4”即现代纺织、船舶海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为现代服务业和建筑业。但传统产业占比大,产业链层次、科技含量均有待提高,尤其是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发展有待提速。必须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提升产业转型发展层次,全面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抢抓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一系列重大机遇,结合通州实际,不断加大政府引导、规划引领、项目引进、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尽快形成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争取“十二五”期末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在“十一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两番,占工业比重力争达到40%。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加快推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改造家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产业,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行业产业生产标准的制订,掌控市场话语权和竞争主动权。加快建筑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推动建筑总承包企业做大做强,专业承包企业做精做优,进一步放大“通州铁军”品牌和形象优势。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依托支柱制造业雄厚基础,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融合发展的配套优势。努力建成“江苏省服务外包示范区”、上海服务外包的承接基地,并争创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会展、商务楼宇等产业的发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