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前的嬗变

——吴江纪事
发布时间:2011-06-11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本刊记者 邹宏仪    

  

十路出击

  对吴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许多干部而言,2011年的春节不能说过得十分安稳,因为在28日——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那是正月初六,春节假期尚未过完,他们就带着企业奔赴西部地区开展人力资源招聘活动。年前,市人社局成立了重点企业缺工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掌握重点企业和面上缺工情况,开展有针对性服务。为了解决春节后企业很可能出现的“用工荒”,局长王海鹰下决心抽调全局能抽调的工作人员,组织了十支招聘队伍,亲自带队“出击”西部:甘肃、云南、广西、山西、河北、四川、河南、贵州、陕西、宁夏等地。十支队伍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跋涉,总算实现了预期的招聘计划。

  但是,假若论起这次“出击”的最大收获,还应该是他们亲身感受到了用工形势的严峻。对西部地区传统的劳务输出地来说,当他们还深陷在春节的情结中时,吴江市一支人马的到来无疑是来“抢”人了,所以,只有四川绵竹由于和江苏有着特殊的情谊而为他们组织了一场像样的招聘会。这与当年“民工潮”时西部主动组织劳务输出真正是今非昔比了。更让他们感慨的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正呈现飞速发展态势,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大,所到之处,每每碰到当地因为本地人力资源不足而需要赴外地招聘。本地有充足的就业岗位,适龄青年自然就倾向于在本地就业,一来是亲情关系,非不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二来是经济上的盘算,虽然吴江的薪酬高于当地,但是把相对较高的生活成本和来回交通成本算进去,也就大差不差了。最令吴江人社局招聘人员感到尴尬的是,在洛阳的招聘点上,吴江某家企业开出2800/月的工资,而当地的某家同类企业却开出了高达3500/月的工资。招聘人员只得叹息“这使我们的招聘工作陷入了被动”。

  近些年来,随着用工荒的逐步显现,吴江市人社局为了保障经济发展对用工的需要可谓绞尽脑汁。他们不仅要随时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对空岗较多的企业,还要会同用人单位查找原因,分析岗位工资水平,提供和谐劳资指导,引导用人单位调整招工方法和条件,帮助他们与挂钩的人力资源基地、大中专院校联系,提供招聘对接平台。先前,他们未雨绸缪,已经与西部地区的技术院校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为当下的吴江企业的技工需求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就说电焊工吧,前些日子,报纸上惊呼月薪5000元也难招聘到,而当吴江市康力集团和科林集团急需时,兰州铁路技师学院一下子就给他们送来40名。

  吴江市人社局的工作是努力的,也是很有成效的,然而,这阻止不了已经到来且不可逆转的用工荒!记者认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不仅条件改善,并且逐步取得社会平均利润,以往由“三八六○部队”(指代妇女和老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局面将大大改观,大量劳动力将回流农业第一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成功推进,西部用工量将激增,工资水准将向东部靠拢,东部地区庞大的的外来人口的回流是必然趋势;随着90后新生代劳动者登上舞台,他们的知识水平普遍提升,不仅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是否愿意干一些技术活儿也会惦量惦量。王海鹰局长则为记者补充了第四条。他不无忧虑地说:“今年,吴江市的初中毕业生将从去年的11000名降到7000名”。这话中之意就不言而喻了。作为人社局长,用工荒将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困扰着他,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经济嬗变

  前不久,吴江的一个老板在射阳县开办了一家纺织厂。老板将企业办到射阳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当地政府得保证他的企业的用工。对于这样的消息,吴江市的领导是喜是忧?我没有采访没有发言权,但就我猜度,大概是喜忧参半吧。喜的是,吴江人到县域外办企业,说明吴江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民间的经济实力雄厚,已经从资本净流入到资本有进有出;如果劳动密集型企业仍在吴江无限制地扩展,不仅用工荒越发严重,环境等也承受不了。忧的是什么呢?是这种产业结构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如何,会给吴江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后,原有的产业从资源配置上说已不经济,于是向劳动力低廉,或者有着广阔市场的地区转移,以获得相对高的比较利益。由此可见,产业转移是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后,或者说升级换代已经进行到相当程度后才发生的。而在吴江,广而言之,在整个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只是到了金融危机前后才开始的,产业转移在这样的前提下发生,不能不说民工荒是其直接的原因。在发达地区,在产业升级换代后,产业转移仍然会给经济带来不可避免的波动,何况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的东部地区!只有一种情况例外:产业升级换代的速度快于产业转移的速度,经济“在浴火中迅速重生”!吴江正在实践这个例外,经济正在抢时间争速度实现新的嬗变。

  20101015,福布斯公布了当年中国大陆创新型城市排行榜,吴江仅次于深圳、上海、苏州和北京,位列第五,国内县级城市中则位列第一。吴江市的专利申请量从2003年的66件,2004年的294件,2005年的718件,到2006年才进入四位数。而在2010年,吴江市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19469件,专利授权量14698件,双双名列全省县级市第一,同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专利所展现的是吴江的创新能力,专利所代表的是吴江产业的升级换代速度。

  有意思的是,在吴江,纺织、电子加工、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到80%以上,专利申请也集中在这些产业。以纺织业为例,整个盛泽镇一年申请的纺织产品专利达5000多件。这不能算是一个巧合。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应该与用工荒条件下企业急切地希望升级换代直接相关的。吴江台达电子刚开办时是绕线圈的,3万工人赚不了多少钱,后来建立了研发中心,1200名专业人员集中搞研发、报专利,现在2万名职工生产本企业的系列专利产品,创造的利润是以前3万人的10倍。原先,拥有近150台机器、2000多工人的苏龙集团,如今只剩下48台机器,700多员工。工厂缩小了,企业的展厅却变大了。原来,苏龙已经把生产环节外包出去,专心致力于销售和研发。就这么一转,苏龙集团的销售额一年内翻一番。在产业发展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一端是研发,另一端是销售,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和销售两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苏龙抓住了“微笑曲线”的两端。忽如一夜春风至,在震泽,国道两侧迅速涌现出一家家当地知名企业的展厅,蔚为大观。家家企业都去抓“微笑曲线”的两端。

  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实现转移、转型和升级换代,再加上新兴产业的崛起,这是解决用工荒,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选择。吴江的社会劳动总人口200859.28万人,200960.89万人,每年呈缓慢增长态势,而地区生产总值却从750.1亿元、850.2亿元增长至今年的1003.39亿元。用工荒依然,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