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江苏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发展动力的硬约束,以创新驱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势在必行。
◆面对江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上的差距,以创新驱动推进“两个率先”势在必行。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的机遇,以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势在必行。
◆——要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主攻方向。
——把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途径。
——把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支撑。
——把集聚高端人才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关键举措。
◆围绕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上要有新突破。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上要有新突破。在造就创新型人才上要有新突破。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上要有新突破。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
近期召开的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工作会议,是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之后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全局性工作推进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六个注重”要求,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实施“八项工程”的决策部署,对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作出专题研究和部署,强调要以创新驱动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根据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发展阶段新变化,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确立了创新驱动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是江苏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江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筑新的战略优势的必然选择。面对江苏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发展动力的硬约束,以创新驱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势在必行。面对江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上的差距,以创新驱动推进“两个率先”势在必行。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的机遇,以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势在必行。
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创新驱动,核心是科技创新。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以实施“八项工程”落实“六个注重”,科技创新工程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要把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作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举措,明确工作思路,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计划”,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一要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主攻方向。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围绕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三大计划”,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支撑主导产业高端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实行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双轮驱动”,增强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要以技术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以技术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以技术创新支撑主导产业高端发展,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二要把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主要途径。创新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坚持开放式创新,提高在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畅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渠道,努力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作用,突出科技创新市场导向,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三要把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重要支撑。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政府引导性投入稳步增长,引导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推动社会多渠道投入大幅增长,以高强度投入支撑创新驱动。
四要把集聚高端人才作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关键举措。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全面落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与教育改革发展两个《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突出培养引进高端人才,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以高素质人才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
会议强调,围绕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发展创新型经济上要有新突破。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促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打响“江苏创造”的品牌。二是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上要有新突破。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确立创新发展的主体战略,激发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夯实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微观基础。三是在造就创新型人才上要有新突破。牢固确立人才第一资源观念,坚持高端人才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企业需求为重点,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四是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上要有新突破。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在抓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同时,启动实施省级创新型城市以及创新型乡镇试点,把创新动力传导到各个层面,把创新部署延伸到基层,显著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能力,构筑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五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深化科技重点领域改革,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培育市场体系,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发展。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