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风范 万古长青

发布时间:2011-07-22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至诚    

  在南京市长江路的尽头,浓密的法国梧桐掩映着几幢民国建筑小楼。碧绿的爬山虎装饰着的墙面前,巍巍矗立着一尊周恩来的铜像,在清幽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这里,就是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65年前,这里曾是中共代表团驻地,是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的地方。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国民党首都唯一公开飘扬着的一面旗帜。今天,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之际,在追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革命时,人们是无法忘却它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将首都从重庆迁回南京。中共代表团在周恩来的带领下,也由重庆来到南京,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异常艰辛的谈判斗争。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人民的利益,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国民党政府的心脏地段──总统府旁边的梅园新村,夜以继日地为党工作着。

  尽管重庆谈判桌上的硝烟尚未散尽,但南京梅园新村的谈判却已接踵而来。宣化店中原部队的胜利突围,东北战局有利形势的维系,黄河改道回归故里对我解放区的保护,国民党一党包办国民大会阴谋的粉碎……这些胜利硕果的取得,无不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脚踏梅园新村这片热土,用超凡的大智大勇,用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争取来的。

  梅园新村,不仅仅是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刀光剑影,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展示风采和魅力的重要窗口。中共代表团成员在梅园新村的举手投足,都在用共产党人的形象,诠释着中国共产党的魅力。纯洁的共产主义信念、诚挚的爱国主义理念、忘我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无一不在感召着国统区的人们,感召着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爱国统一战线的影响下,他们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挚友和合作者,为赢得人民的天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邓颖超后来在回忆国共南京谈判这段历史时,深情地说:“梅园新村是我们党和国民党政府谈判的最后一站,那里有许多值得纪念的地方。这一段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如今的梅园新村,闲庭小院,历尽风吹雨打,笑看云卷云舒。它不因历史的功绩而骄傲,也不以今天独居一隅而自怜。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永远镌刻着梅园新村的贡献,现在,它仍以优美的旋律谱写着感人的乐章。

  1978年,在党和政府的精心保护下,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建成了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多年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已接待了国内外观众1300余万人次,每年有50多万观众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20多万未成年人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洗礼。胡锦涛、江泽民、宋平、乔石、尉健行、李瑞环、吴官正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前来参观。体现着中共代表团的无私奉献、高风亮节、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梅园风范”正在感召着一代代后来人。为此,江泽民同志曾挥毫高度赞誉──“梅园风范万古长青”。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梅园新村纪念馆,每年在周恩来诞辰及逝世纪念日,众多的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们都会来到纪念馆,向周恩来铜像敬献鲜花,表达对伟人周恩来的缅怀之情,汇报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在这里举行,成人仪式、入伍仪式在这里举行,结婚仪式也在这里举行。瞻仰缅怀、学习培训、参观休闲……梅园新村已成为镶嵌在南京城里的一枚纪念章,是南京的一张红色历史文化名片,是人们净化心灵的圣地和家园。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作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纪念馆在南京、云南、西藏等地的大中小学校,创建了50多个“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受教育学生达数百万之众,已被命名的“周恩来班”、“邓颖超班”的学生们精神振奋,以周恩来等老一辈党的领导人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全面发展,带动整个校园风貌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