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产生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的边陲地带,边界数县高山丘陵起伏连绵,远离中心城市,是国民党统治力量鞭长莫及的地区,便于革命力量的积蓄、保存和发展。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叛变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按照蒋介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旨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的杀戮。中国共产党损失惨重,但亦从中悟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懂得了建立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等相继爆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革命武装的历史新时期。其中,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民主革命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会师,两军计万余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第一个根据地。这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多少年来,井冈山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1962年,朱德视察井冈山,留下了“天下第一山”的著名题词,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如果用“第一”来表述的话,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革命“第一块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第一个源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座历史丰碑”、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这也许就是井冈山被称誉为“天下第一山”的深层内涵和历史底蕴。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写下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名句。1972年冬,刚刚恢复组织生活的邓小平登上井冈山,一再强调:“井冈山精神丢不得!”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西视察时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个概括,后来被人们称为“二十四字”井冈山精神内涵。2003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江西视察时强调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起来。
井冈山精神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出来的革命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后来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发展则是“流”,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和展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渊源关系。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抢险救灾精神等,都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这些精神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文化观,一起铸就和培育成为一种革命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可以说,独创性的中国革命产生了具有开创性的井冈山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井冈山精神支撑和推动着独创性的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正是在这种历史的延续中,井冈山精神成为贯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源泉。井冈山精神以其源远流长的革命传统,丰富深刻的底蕴和内涵,光辉卓绝的道德风范,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成为维系中国过去和现在、历史和未来的精神纽带。
正是在井冈山精神的启示下,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图存的境界升华到了民族自立和自强的全新高度,从而突显出它的原创意义。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辉煌历程表明,井冈山精神不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发挥着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巨大精神作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首先,坚持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不断战胜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与挑战。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丧失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井冈山军民一切力量的源泉,也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所在。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有力地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在井冈山博物馆里保存着一份当年的入党誓词,24个字中竟有9个错别字,“严守秘密”4字全写错了,写成“言首泌蜜”。但是,没有人怀疑那些淳朴的党员对党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为了那写错的几个字,他们也甘愿付出自己火热的青春与生命。这种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实现“十二五”时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需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因此,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不断增强战胜困难与挑战的决心和信心,以创造性的工作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努力实现江苏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需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与胆识,需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与毅力。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斗争最重要的一条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再次,坚持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六县一山牺牲的革命烈士共有4.8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计有15744人,无名烈士却有32300余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现珍藏着一座“无字碑”。“无字碑”汇聚了中国革命先烈的不朽英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像井冈山斗争时期那样,天天吃红米饭、南瓜汤,而是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被物欲横流所击倒。不管前面还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发展不停步,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讲奉献精神,也并不意味着要像井冈山斗争时期那样,上战场浴血拼搏,而是要求我们传承和弘扬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执政为民。我们党的根基是人民、血脉在人民中间,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执政之基。要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决策中着眼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十二五”期间的突出内容,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