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监督的积极探索

发布时间:2011-07-22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董 强 崔绍亚    

  射阳县探索推行的以党代表问责制为核心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走出了一条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射阳县“党代表监督”从2004年开始在海通镇试点,20084月在全县所有乡镇全面推开。对新形势下党代表监督职能、途径、方法的创新,使虽然没有职务,但活跃在基层与群众联系最密切,对群众意见把握最及时、最充分的党代表在推进科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中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党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射阳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系列活动,使党代表的作用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渗透。一是党代表调研和巡视活动。全县各乡镇每年都组建工业经济、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党的建设等几个党代表专题小组,通过安排看、听、问、说等多种形式,确保党代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鼓励党代表为监督对象“挑刺”。二是党代表提案提议活动。重点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三是党代表询问和质询活动。党代表到基层党员群众中广泛收集意见,梳理归类后由党委举行质询会议,并据此对相关人和事提出处理意见。如海通镇党代表今年以来,就农村公路建设、城镇规划、项目推进、工作作风等问题以会议的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询问和质询6次,单个或几个党代表不定期直接询问质问8次,共涉及49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党员评议活动。党代表对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窗口单位行风进行评议,指出发现的问题并监督纠正。五是党代表听证活动。在研究讨论城镇规划、大额度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案件查处等重大事项时,请党代表列席党委、纪委会,并提出意见。六是重大工程和项目全程跟踪监督活动。重大工程聘请两名以上党代表参与全程监督。

  党代表监督没有先例可循,射阳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各项制度,保证党代表监督长效化、规范化。一是以乡镇党代表监督办公室为纽带,联络县、乡、村三级监督人员的网络,形成“有人办事”的组织机制。射阳县建立了党委领导、纪委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的党代表监督工作领导机制。县纪委在每个乡镇各聘请一名县党代表作为党代表监督工作的联络员,同时又在镇党代表中聘请1020名兼职党代表监督员,轮流在党代表监督室值班。各村再明确23名党代表为村务监督员。二是赋予党代表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质询权,形成“有权办事”的责任机制。通过党代表列席会、听证会、质询会、评议会、调查会等“五会”形式,保证权力延伸到哪里,党代表监督跟随到哪里。洋马镇还实行以党代表为纽带的上连书记、党委,下连党员、群众的五级联系制度,在完善监督渠道的同时,也加强了党代表自身建设。三是出台多项制度确保党代表监督活动顺利开展,形成“有制度办事”的保障机制。县纪委规定,党代表在监督中如实提出问题,不受任何追究,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20084月,射阳县在全面总结党代表监督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出台了《射阳县乡镇党代表监督工作办法(试行)》,目前在射阳县已形成县、镇、村一体化的党内民主监督体系。

  

  射阳县拓宽党内民主监督渠道的实践探索,激发了基层民主的活力,为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为创新社会管理,化解基层矛盾开辟了途径。

  架起了基层群众知情诉求的新桥梁。一些地方的一些工作得不到群众拥护、支持,许多矛盾引发往往是因为群众不知情,诉求渠道不畅通。党代表生活在党员、群众中,知道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发挥监督职能的过程中,能及时把群众的意见、群众的要求、群众的期盼集中起来,反映到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起到了群众代言人的作用和群众的桥梁纽带的作用。

  创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的新路子。党代表监督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拓展了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发挥党代表监督作用,能够更好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能够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拿计划、作决策,使决策规划更好地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及时地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最现实的问题,拉近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

  搭建了基层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党代表监督把党建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和社会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广大党员共同参与各项活动。既增强了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在实施党代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既是引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又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者;既是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贴心人,又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者;既是妥善化解矛盾的调解人,又是社会稳定和谐的维护者。

  找到了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的新办法。党代表监督有效带动了人民群众参与,使人民群众人人都有机会、有权利、有途径批评和监督政府工作,扩大了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特别是当面锣、对面鼓的询问、质询活动,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有利于消除误会,澄清事实,增加共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免避小问题酿成大失误,小纠纷引发大矛盾,增强了化解矛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射阳县党代表监督的探索实践,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民主建设,推进科学发展,改善服务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结合起来,就要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和统筹推动作用。党内民主如何向人民民主推进,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不能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割裂开来,党内监督实际就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通过党内监督带动人民监督,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发挥好领导和统筹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射阳县的实践表明,形成党委统领,纪委牵头,政府强力推动,部门分工负责,党员干部带头,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监督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持久力、战斗力。

  把化解基层矛盾与推进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就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代表监督作用,最终体现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射阳县的实践表明,推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服务百姓、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在党内民主监督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党员的主体作用,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群众推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党代表监督才能受到群众欢迎,更加富有成效。

  把改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与改善服务民生结合起来,就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党代表监督不能只停留在解决几个具体问题上,不能靠一二次监督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靠一二次质询活动就能使党风政风得到全面改进。射阳县的实践启示我们,党代表监督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建立一种长效、常态的体制机制,必须把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与改善服务民生结合起来。通过党风政风的改进营造服务民生的浓厚氛围,通过改善民生实绩来检验党风政风改进的成效,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党代表监督工作才能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彰显生机活力。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