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民主建设 不断深化党务公开

发布时间:2011-07-22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谢继步    

  丹阳市是全国较早推行党务公开的地区,自2004年以来,逐步在全市各级党组织推行党务公开,有力促进并加强了党内民主建设。从试点推开、全面建立党务公开制度,到规范运作、建立党务公开目录,再到深化发展、推行绩效评价体系,党务公开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的认知和探索过程,就是一个继承、发展、创新的思考和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我市的党务公开工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纪委、省纪委和省监察厅的领导先后来丹阳就党务公开进行专题调研,全国来我市进行学习考察的先后有186批次,这对我们继续深化和发展党务公开是有力的鞭策和巨大的鼓舞。

  公开内容是核心。只要不涉及党的秘密,党务公开的内容应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开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2005年以来,我市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村级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规范了全市公开内容。2007年,我市建立党务公开目录,根据《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党委议事规则》等党内基本制度、法规,我们将公开内容分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干部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为民服务等9大类4级目录107项内容,做到党委工作全覆盖、涉及领域全方位、权力运作全过程、关键环节全透明,并以党务公开目录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各级党组织公开党务内容的基本依据和工作要求,接受党内外各方面的监督,避免暗箱操作以及公开不全面、不到位、不及时的现象。同时,对重大事项决策、干部选拔任用等18项重要事项制定工作流程图,明确工作程序,作为公开内容的补充。

  公开形式是关键。为确保每一项党务活动都能进行公开,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或公开不到位,以及不具备条件全面公开而随意公开的现象,影响党务公开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我们采取了党内公开和社会公开两种方式。对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采取公开栏、网络、触摸屏、新闻媒体等形式;对目前只适于在党内公开的,如干部酝酿问题,采用党委会、党代表大会、会议纪要等形式进行分级分层公开。目前,我市党务公开基本形式有14种,全市共有公开栏800余块,党务公开网站126个,触摸屏78台,仅网站一项,去年就向全社会公布各类党务信息15000多条,市党务公开网站点击率达5300多次。为满足不同群体对党务公开信息的要求,我们还建立了依申请公开制度,党员群众对所需要了解的党务活动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或书面形式向有关党组织提出申请,有关党组织按规定及时予以答复。积极支持、鼓励基层因地制宜采取群众易于接受、便于理解的公开形式,如镇村广播、有线电视、告知单(卡)、公开信、村组议事会等,确保党务公开内容及时、全面、真实反映给公开对象。

  机制建设是重点。一是强化领导机制。市委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纪委协助抓好党务公开的规划、组织、协调、推进、督查等各项工作,全市各级党组织相应成立党务公开工作机构,将党务公开与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务活动、行使权力的重要环节和必经程序。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坚持“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基本程序,要求各级党组织在进行党务公开时,对公开内容必须经过审核,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安排以及大额资金使用等必须进行预公开,注重反馈意见的收集和处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公开内容。三是建立互动机制。坚持党员群众在党务公开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意见箱、网上信箱、公开电话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在党务公开栏开辟“群众意见办理栏”,进行及时反馈。实行党务公开与市长热线、行风热线、投诉热线以及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整体联动,进一步畅通互动渠道,增强党务公开的吸引力、亲和力和生命力。四是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把群众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上来,提升党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评、查、改,充分运用党务公开这个手段来解决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遇到的新问题。

  监督检查是保证。建立《党务公开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由市纪委牵头,对全市党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将党务公开落实情况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与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相结合,增强党务公开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对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批评教育、坚决纠正;对拒不推行党务公开或在党务公开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打击报复、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等违纪行为的,严肃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严格基层党务公开内容送审制度,对基层送审的党务公开小样严格把关,对没有按照目录要求进行公开的坚决退回修改,直至符合要求为止。建立党务公开监督员制度,定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主体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有效保证党务公开的全面落实。

  通过党务公开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推进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确保权力阳光运作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党务公开有力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发展了党内民主,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党务公开为广大党员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提供了良好的机制平台,实现了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增强了党内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党内民主和团结统一。通过党务公开,市委及全市各级党组织完善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遇事协商,民主讨论的氛围蔚然成风,有效防止了“一言堂”的家长作风。同时,改进和完善了党内决策程序,做到决策前听证、决策中咨询、决策后质询,使党的主张得到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改进了工作作风,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党务公开保证了党员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话语权和主张权,通过对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事项的公开,使维护党员群众利益不再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上,而是落实在一项项具体工作中。在党务公开的要求下,听取民声、了解民意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党代表联系点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等制度得到进一步有效落实,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了权力监督,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党务公开促进了权力的阳光运作,使党内权力的运作由封闭、半封闭变为公开,由不透明、半透明变为透明,保证了权力的规范、正确行使,有效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市委对正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全部实行了公开提名、推荐、选拔、票决、公示制度。同时,党务公开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党员干部民主意识、宗旨意识、法制意识的教育过程,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用权为民、勤政廉政的自觉性。党务公开有力促进了党内制度建设,重大事项票决制、述职述廉制、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党代表常任制、党内质询制等制度得到积极推进。

  维护了社会和谐,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针对基层实际,坚持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有机结合。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注意将决策层面的党务公开和执行层面的政务、村务公开紧密衔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实行党务公开,扩大了党员群众在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和发挥了党员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务公开的推进为各级党组织更好地协调解决利益冲突,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创造了条件。全市形成了党风正、政风清、民心齐的良好局面,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和谐发展。□

  (作者系中共丹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