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开发正成为江苏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的重要引擎

发布时间:2011-07-22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省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    

  

  20096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来,全省上下特别是沿海地区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抢抓沿海地区发展机遇,迅速兴起新一轮沿海开发热潮。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沿海开发成效日趋明显,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现了全覆盖,基础设施框架全面拉开,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和形象初步确立,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新特产业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有力有序推进,富民惠民步伐进一步加快,确保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具备了良好基础。

  沿海开发的主要成效与特点

  ——基础建设全面提速,“三港”崛起。以港口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连云港按照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定位,着力提升港口功能,主港区15万吨级航道建成通航,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开工建设,30万吨矿石码头投入使用。盐城港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大丰港二期工程建成通航,滨海港深水码头建设进展较快,射阳港投资主体变更后快速推进。南通港江海联动格局进一步形成,洋口港10万吨LNG码头和10万吨级北航道工程相继完工,吕四港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沿海港口群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通榆河北延工程已顺利竣工并实现送水通航,临海高等级公路全面开工建设,崇启大桥江苏段实现贯通,连盐铁路和沪通铁路正在按照规划积极推进,长江南京至浏河口段12.5米深水航道、灌河口拦门沙整治、通榆河南延等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与此同时,以港口为依托,临港产业加快布局,中外客商纷至沓来,港城建设框架已经拉开,核心起步区开始建设,“三港”互动并进的综合效应开始显现。

  ——产业项目纷纷落户,塔吊林立。沿海各地始终坚持一手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加速优势产业集聚。沿海从北到南一路走来,到处是建设工地,崭新厂房拔地而起。赣榆新海石化、大丰博汇造纸、如东LNG等临港产业项目规模空前;盐城华锐风电、连云港神鹰碳纤维扩建、建湖航空产业园、启东海工基地等新兴产业项目快速推进;连云港金港湾物流园、如皋软件园、启东恒大威尼斯水城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起点高,手笔大,带动效应好;苏台海安农业合作示范园、东海鲜切花基地、赣榆墩尚万亩泥鳅、四季田园雅仕农场和中洋河豚养殖基地等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重大项目的带动,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正在沿海地区落地生根。

  ——滩涂围垦有序推进,令人瞩目。按照省政府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各地分解了2020年规划围填270万亩海域滩涂的目标任务,8个省级以上滩涂围垦开发综合试验区已陆续启动,21个具体围垦区块正严格按照“三先三后”原则,以新理念和新模式进行科学有序的围垦,实现造地、造港、造城、造厂、造绿结合,科学用海、依法用海、绿色用海的要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部省合作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中滩涂围垦6个重大工程正陆续启动,计划到2012年围垦67万亩。以省为主实施的东台条子泥一期工程即将获批,开工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盐城百万亩滩涂国家级综合开发试验区规划战略研究和建港条件论证开始启动。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快于全省。尽管新一轮沿海开发同时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地区以两大战略机遇叠加效应和区位、后发两大叠加优势,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沿海地区完成生产总值6835亿元,和2008年相比年均增长13.5%,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占全省总量比重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提高了0.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0.5%,高于全省18.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7%,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5%12.9%,高于全省1.71.6个百分点。今年1-4月沿海三市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分别高于全省100.9个百分点。

  沿海开发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江苏沿海开发开放的成效和势头令人兴奋,创新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凝聚共识才能凝聚力量。国务院批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后,各级党委、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化对沿海开发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迅速对新一轮沿海开发作出全面部署,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上下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对江苏沿海开发的战略定位上来,把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新一轮沿海开发上来。正是由于对沿海开发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措施更加扎实,才有了今天沿海开发的强大合力。

  科学规划才能科学开发。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国家的战略意图,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家《规划》的实施意见和重大政策措施,督促指导省有关部门顺应沿海地区的发展需要,采取领导、专家、基层干部群众相结合的办法,牵头编制了4个专项规划和10个三年实施方案,沿海市县也相应制定了自己的推进计划和行动纲领,做到了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配套、下位规划与上位规划相衔接。推动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全覆盖,坚持沿海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是保障江苏沿海科学开发的关键所在。

  创新实践才能创新发展。沿海各地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加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创新园区合作开发模式,苏州与南通、苏州与盐城、无锡与通州、上海外高桥与启东、上海嘉定与建湖、上海杨浦与大丰和海安等一批共建园区应运而生,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效载体;创新投融资模式,积极搭建沿海开发投融资平台,仅以海域使用权抵押就获得信贷资金100亿元,连云新城建设、洋口港开发开了信贷融资的先河;创新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构建产业链、生态链和特色产业基地,盐城“风光电互补”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统筹协调才能统筹推进。省委省政府既充分调动沿海各地的发展积极性,又突出强调沿海开发是全省共同的新机遇,积极引导苏南利用沿海发展空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苏中实现江海联动,支持激励苏北借船出海,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工兴港、以港兴城,推动港口、港区、港城三港联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港口建设、产业布局、滩涂开发和城镇建设,提升综合开发效应。统筹协调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沿海开发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

  领导有力才能领导有方。省和沿海市县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各地、各部门加强沿海开发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强化分工、明确责任,切实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沿海各市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园区、抓招商、抓重大项目推进,协调解决沿海开发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盐城市实行每月督查、每月通报、每月会办制度,每季度搞一次沿海各县“家家到”活动,督查新项目跟踪落实情况,明确每阶段重点推进措施,使沿海发展始终保持高定位、高强度的工作态势。

  沿海开发亟待新突破

  新一轮沿海开发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紧紧围绕国家的高定位和三年取得重要突破的总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务实的举措,抓紧抓好国家《规划》的落实,推动沿海地区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在先发效应和后发先至上同时取得长足的进步。

  以基地型、龙头型项目为重点,着力构建最适宜在沿海地区布局的产业链。沿海开发头两年,我们重点打基础,着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下一步我们将更多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构建沿海现代产业体系上来,把突破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作为沿海开发的生命力、竞争力所在。摒弃传统工业化发展的老路子,把招商引资和招商选资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选大进大出的产业,而且要选高端高新的产业,重点发展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港口运量大、污染排量小的最佳产业;不仅要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而且要招上下游配套延伸项目,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使临港产业园区成为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基地。

  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积极探索沿海开发新模式。首先,创新投融资体制,抓紧出台沿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以港口建设权、海域使用权、土地质押权扩大融资,争取更多的银行在沿海设立分支机构;健全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壮大省沿海开发集团的资本实力,设立运营沿海产业投资基金,积极为组建沿海地区发展银行创造条件,支持连云港开展金融创新区建设,促进沿海市县投资公司健康发展。其次,创新合作共建园区模式,重点是推动南北联动和东西联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整合资源,统筹规划苏南的“腾笼换鸟”与沿海的产业集聚,吸引战略投资者,在沿海合作进行土地的成片开发,使沿海的共建园区成为外商投资优先选择的目的地和改造提升后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同时,创新滩涂围垦多元投资开发机制,借助市场力量,形成合作推进滩涂开发利用的机制,将沿海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陆海统筹为导向,创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江苏海陆兼备、通江达海,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潜力,沿海地区更是具有沟通中西、联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推进陆海统筹可以有效拓展江苏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江苏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快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不仅使沿海港口群得到广阔的腹地支撑,更使长江南京大桥以下的港口都跃升为深水海港,从而形成长三角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双重叠加机遇。发挥连云港东方桥头堡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国家批准的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着力提升出海通道功能,着力完善合作服务体系,着力建设产业合作基地,着力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强化对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统筹海陆联动发展的规划管理、产业布局、资源整合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海陆之间经济的整体性、产业的关联性、资源的互补性、生态的协调性。坚定不移地把大石化、大冶炼、汽车、造船、风电与海工装备、海洋化工、海洋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沿海地区布局,同时要注重海陆产业链条相互延展,实现海陆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海上运输、港口物流、国际贸易、海洋旅游等服务业,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点。

  以软硬环境建设为支撑,提升沿海地区竞争力。新一轮江苏沿海开发两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15条政策措施和一系列专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沿海的发展条件正日趋改善。在继续推进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为重点的沿海港口群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港口功能,优化整合港口资源,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继续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港城建设步伐,提高港城服务能力,提升三港联动综合效应。本着与“十二五”规划相配套,与头三年行动方案相衔接,与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总体要求,制定并实施重大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滩涂围垦、载体建设五年推进计划。强化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南北联动,营造举全省之力共同推进沿海开发的浓厚氛围。省统计局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