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4岁了,历经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着与同龄人相同的、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50多年的党龄、60多年的工龄、70多年的农龄、80多年的年龄。如果说建国前的22年,是我在黑暗中度过“童年、少年、青年”的22年;那么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后的62年,更是我走向“光明、幸福、富裕”的62年。前后对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每当追忆这两段岁月,特别是面对我所生活的华西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时,确实是感慨万千……
解放初,到1957年华西成立党组织,再到1961年华西建村时,全村土地高的像笠帽顶,低的像浴锅潭,800多亩土地,分割成1200多块,粮食亩产681斤,集体积累1764元,欠债2万元,人均分配53元。当时,东一村西一村,村村都是种田人,前村不识后村人。全村只有145户,人口578人,党员12人。村民穿的都是土布,到60年代才有粗纱布。那情景,真正是“一场大雨白茫茫,半月无雨苗枯黄,人均日有半斤粮,有女不嫁华西郎”。
上世纪70年代,“穷够了”三个字,迸发出华西人“共同富裕”的创业梦。我们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硬凭苦干实干,对世代农耕的土地,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治水改土,建成了高产稳产的“吨粮田”,一时名震全国,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单位”。期间,我们还顶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偷偷办起了“地下工厂”——小五金厂。当年的华西干部村民为此吃了很多苦,人称“做煞大队”,真正是“劳动就像战斗,分工就像命令,工作就像打仗”。
80年代,我们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到1987年,先后兴办铜铝厂、锻造厂、冷轧厂,并以这些“巡洋舰”为领队,胜利夺取了“亿元村”的目标,之后又接连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跳起来才能摘取的“金苹果”,实现了“三亿村”、“五亿村”、“十亿村”、“二十亿村”,真正是“全村上下跑市场,勒紧裤带办大厂,跳出村门攻城门,共同致富华西人”。
90年代,我们借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强大动力,迈开步伐快发展。全村上下抓住商机,抓管理、保质量、上项目,达到了企业上规模,小厂变中厂,中厂变大厂,新厂变成亿元厂。到1999年,全村销售达到了35亿元。村民们也圆了昔日的梦想,走出了一条独具华西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华西富了,但我们没有忘记左邻右居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从1996年开始,先后到宁夏、黑龙江援建了两个“省外华西村”(现已移交当地政府)。最近几年,我又提出“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的思路,为全国培训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截至目前,已有北京、湖南、吉林、辽宁、安徽等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基层干部到华西互学交流,累计20多万人。其中,贵州省委组织部从2010年5月起,先后组织24批、近5000人前来培训。真正是:“一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
进入21世纪后,华西人已逾越了城乡之间的“鸿沟”。全村从当初的贫穷落后,变成了美丽“五容”(山容、水容、田容、厂容、村容),幸福“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科学“五业”(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科学的“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企分开,村归村,企业归企业;“五统”,就是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2010年,全村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实现可用资金35亿元。面对“十二五”规划,华西不仅要确保今年达到可用资金50亿元,而且2015年达到可用资金100亿元、销售1000亿元。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像中心村村民,户户都有100万至1000万元的资产,既没有亿万富翁,也没有两手空空,实现了“八有”,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住有宜居、信有手机、行有好车、路有大道。像“一分五统”后大华西,35平方公里内的3.5万名干群,都已过上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三守促勤劳、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小康步步高”的幸福生活。至今,小华西已为大华西支出10.5亿元。目前,一幢名列世界第15位、328米高的“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将于今年10月华西建村50周年时正式投用。新购买的两架直升飞机,也让村民们实现了“空中看华西”的梦想。所以说,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6年“七一”,我参加北京的会议时,胡锦涛总书记对我说:“你好,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谢谢你,谢谢你!”80岁时,我还当上党的“十七大”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到江苏组讨论时,听了我作的“三个好”(一是会议好,二是共产党好,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主题发言后,笑着说:“好,我们为你鼓掌!”作为我个人来说,已经工作60多年,但我还是要始终坚持“三不”: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上级政府给我的近半个亿奖金,我分文未取,全部用于发展集体事业),做到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争取干到88岁,始终把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因为,过去的人生历程告诉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吴仁宝的今天,没有华西人今天的一切!□
(作者系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