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人际和谐的通行证

发布时间:2011-09-20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袁冬青    

  宽容,是一束冬日里的阳光,使误解这座冰山融化;宽容,是一座黑夜中的灯塔,使迷途者找到正确的航向;宽容,是一缕大地上的清风,使犯错者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宽容就是在人民内部或在党内对不同观点有包容的雅量,对批评自己的意见有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胸襟。

  现在,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胸襟宽阔,顾全大局。但也不乏少数这样的同志:有的处处表现得高人一筹,只能听好话,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有的能容平庸之才,却不能容水平超过自己的有德有能之人;有的对曾经与自己“过不去”的同志,怀恨在心,伺机给其“穿小鞋”;甚至有一些地方官员对待批评建言,非但不虚心听取,反而搞起了“诽谤定罪”,前两年的“彭水诗案”、“稷山文案”、“高唐文案”、“灵宝帖案”等即是典型。构建多元的和谐社会,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这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不同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仍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集思广义,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毛泽东同志认为“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邓小平指出“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中央领导反复强调“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有宽容的胸襟更是密切官民关系的内在条件。一个闻过则喜的领导干部,耳边能经常听到真音,身边也会聚集一批敢讲真话的朋友。领导干部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也会时常警惕自己,处处防患于未然,减少走弯路避免犯错误也会成为事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当自己的搭档、下属偶尔犯了过错,也不要恶语中伤、落井下石,毕竟“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宽容他人的同时也宽容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的人格,古有廉颇“负荆请罪”于蔺相如的美谈;有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千古名言;有鲁迅“春风化尽千层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绝唱。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有“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不断加强人品官德修养,努力做一个有涵养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善于加强团结的人。

  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把自己的政治原则与做人标准都放弃了,否则就成了纵容。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所倡导的宽容,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度量,对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能予以包容,对别人的失礼和失态能予以谅解,做到既在大事大非上坚持原则,又能顾全大局、团结同志。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正是宽容成就了它们。放眼现在,我们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宽容这个通行证,这样人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社会也将更加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大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