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 司法为民

润州法院的能动司法之路
发布时间:2011-09-20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本刊记者    

  

  建党90周年之际,镇江市润州区法院荣获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已经是三年来润州法院获得的第49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了。此前不久,省高院授予润州法院集体一等功;随后,中共润州区委作出在全区各机关开展向区法院学习的决定。区委领导同志指出,区法院紧紧围绕区委中心任务,敢挑重担,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建设现代化新城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个正式编制只有90人的“袖珍法院”,一年办理案件7000余件,化解矛盾万余起,工作上处处冒尖,桩桩出众,他们的做法和经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近年来,伴着镇江跨越发展的步伐,润州区由原来的城郊区一跃成为新镇江的主城区。随着人口快速膨胀,经济社会结构转变,以及“南城北水”、“京沪高铁”、“沪宁城铁”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展开,法院办案量成倍上升。润州法院克服“案多人少”的困难,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法院一班人确立了主动服务大局,狠抓第一要务;全力化解矛盾,落实政治责任;队伍强基固本,强化司法能力;条线争先创优,激发干警活力的工作思路。全院干警力戒机械办案、单向办案,坚持办案调研结合,把办案和全区建设结合起来,凸显出了办案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服务新城区建设,强化司法资源的能动作用。行政庭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拆迁文件的制定、修改,为依法规范拆迁行为提供保障。民一庭、南徐法庭还多次巡回拆迁现场,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司法调研活动,构建了以领导调研为先导、群体调研为基础、精兵调研为骨干的大调研格局。针对少数人员钻拆迁政策空子,以假离婚手段企图达到增加额外利益的目的,加强调研分析,编发了情况反映,并向有关部门发出了司法建议,市领导作出重要批示,相关部门也及时制定了对策。法院还先后对多起涉及城建重点工程的民事案件依法采取先予执行措施,为重点工程清障。

  积极组织开展联系企业活动,将服务大局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党员。建立党员法官结对挂钩联系制度帮扶企业,院领导每人结对挂钩两个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党员法官每人联系5-10家企业。2009年起在润州工业园区和民营经济开发区设立法官联系企业工作站,党员法官定期驻站提供司法服务。同时在全区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帮助和支持企业依法改善管理、规避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截止今年4月,已经举办各类经济法制讲座50余场次,发放资料8000余份,审查企业合同2000余份,化解劳资纠纷100余起,为企业挽回损失1亿余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润州法院广泛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引导全体干警深化对群众观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强群众感情,筑牢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作风的思想根基。在工作实践中,着力把党的群众观点转化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党的宗旨观念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转化为群众工作方法。

  搭建诉讼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司法便民窗口。在全市率先成立诉讼服务中心,三网联动,突出结合,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内部服务网,强化中心功能。将“人民调解工作室”、“诉调对接工作办公室”附设在诉讼服务中心,实行诉前调解与人民调解有机结合。建立外部联络网,拓展便民服务时空。在辖区内的一镇四街道以及重要社区分别设立“诉调服务联络站”,指派联络法官定期到联络站为群众提供近距离服务。

  搭建和谐共建平台,积极打造“无讼社区”。组织开展“有效化解矛盾,共创和谐乡镇街道”专项活动。将纠纷调解率、矛盾起诉率作为衡量各地区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的主要内容。由院领导带队,与各镇(开发区、街道)签订共创协议,明确联络员、指导法官、司法协理员,构建“庭、所、站、点”调解与服务网络。与各共建单位广泛开展文体联谊活动,将法制文化、法律精神通过联谊活动深入到社区和共建单位。与沪宁高速交巡警大队、蒋乔镇派出所等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结对共建关系,并定期展开调研,进行业务交流,对诉讼调解工作进行指导。

  搭建法律服务站点平台,打造三位一体的快速绿色诉讼服务模式。先后成立了法官联系企业工作站、城市建设法律服务站、少数民族法律工作站等多个法律服务站点,发放联系卡,确定法官服务日,定期派驻法官进行诉讼服务,同时由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法官组织专业合议庭。实行法官服务日、法律服务站、专业合议庭三位一体的快速绿色诉讼服务。

  搭建巡回审判平台,打造立体法制宣传网络。先后成立了消费者巡回法庭、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沪宁高速巡回法庭、严庄巡回法庭、韦岗巡回法庭等,就地审判,组织相关社区居民进行旁听,并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宣讲。针对润州区大拆迁、大建设、新建居民小区多的特点,组织审判庭法官、党员法官组成“拆迁法律顾问组”、“物业纠纷法律顾问组”等多个专业法律咨询小组,走进社区,就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提供专项咨询活动近20场次,在重要节假日、主题宣传日等,组织法官走进街头、社区活动现场进行普法宣传。

  搭建民生案件快速处理平台,确保群众利益实现。成立涉及民生案件合议庭,完善重点民生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及快速协调机制,加大对人身损害赔偿、追索赡养费、扶养费、劳动争议等涉民生案件的审理力度。成立民生案件执行组,针对民生案件,定期开展“执行风暴”活动,加大执行力度,将执行案款集中发放到申请人手中,同时加大刑事案件赃款追缴力度,连续多次集中发放追缴赃款,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健全司法救助机制平台,开通诉讼“绿色通道”,缓、减、免交诉讼费,落实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规范推动司法救助工作。

  

  在向主城区迈进的进程中,润州区积极打造“新城先锋”党建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充实基层党建的内涵,放大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与公信力,基本实现了“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润州法院紧紧围绕“服务大局、建设队伍”,“抓党建带队建,抓队建促审判”,“红色课堂”党建品牌脱颖而出,在全国法院系统产生广泛影响。

  “红色课堂”数字化。依托《党建网》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将学习内容菜单化、视频化,党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随时随地选择学习各项内容,提升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通过网站畅通院党组与各个支部的信息渠道,落实党建工作职责。推行阳光党建,推进党务公开动态化。保障党员和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设党员短信“510”(我要廉)服务平台。建设涵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国内外时政要闻等内容的信息资料库。不定期编发知识型、工作型、服务型和警示型信息,迅速地传递给党员。力争让每一条知识型短信都成为一堂微型党课。工作型短信帮助党员提高工作学习效率。服务型短信为党员提供娱乐和帮助,丰富党员的日常生活。党员短信服务平台传递了温暖、强化了教育,进一步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红色课堂”基地化。建成了全省首家法制道德教育基地——“启园”。在江南园林式的长廊中,通过66块传统道德、美德故事和廉政勤政典故的碑刻,感化当事人,教育全院干警。该基地被评为镇江市“五五”普法优秀成果、镇江市十佳普法新事,成为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等九个单位的共建基地,并被镇江市纪委、润州区纪委命名为市、区“反腐倡廉示范教育基地”。

  润州法院法官中党员占到了90%以上,支部建到了所有的庭上。在“党员先锋岗”旗帜的引领下,全院形成人人争当“审判质量优、办案效率高、司法形象好”的办案标兵的氛围。2010年,全院均衡结案率全市第一,其他审判绩效指标均名列前茅。民一庭支部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和谐司法示范岗”。今年上半年,基层法院审判绩效综合考评得分全市第一。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人人争当部门先进,部门争当系统先进,全院争当全国先进”,这就是润州法院的风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