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粗放增长方式的延续,许多地方面临着水土环境恶化、水质型缺水以及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稳定和食品安全,也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结合农村微观水生态修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等水利设施,建设生态节水型农业变得尤其重要。常熟市董浜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董浜镇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一方面响应了节水农业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也是用科技手段完善农田微观水利设施的务实举措。
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使百姓在田头、大棚内就可以打开阀门,使用微喷带、滴灌带方便地进行灌溉,不仅省工、省力、省时、省肥,还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一些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得以适时适量的灌溉,推动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据统计,具备节水灌溉设施的农田较常规灌溉农田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从2002年起,董浜镇持续开展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及配套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广工作。到2010年底,全镇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基地38个,节水灌溉覆盖面积可以达到2万多亩,受益农户5000多户,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节水灌溉基地建设规模效应。为进一步优化已建泵站的运行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董浜镇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大镇财政的扶持力度,以信息化为基础,开发了董浜高效节水灌溉远程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对全镇节水灌溉已建工程进行全面监控,实现远程实时监测控制、故障报警和防盗等功能。以先进的水利科技推进了全镇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了节水灌溉工程运行效率,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大大提高了肥、药使用效率,减少农业灌溉水的回流和入渗,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河道水质,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对比试验表明,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比农民传统的灌溉方式,可节能20%~30%、节地5%~8%、灌溉水利用率可达90%以上、节水50%~70%;同时通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同农艺、良种等农业技术的结合,开发节水灌溉综合应用技术如膜下滴灌、稀灌、精灌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肥药使用量,减轻农作物连作灾害,提高农业生产效能,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奠定技术基础。近年来,董浜蔬菜连续被国家认定为无公害食品;2010年,经过严格的遴选,董浜蔬菜还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专用食品。
董浜镇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作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主要切入点,通过排水渠、机耕路、沤化处理场以及绿化等配套工程的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仅2010年,全镇共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24公里砼排水渠,5公里机耕路,搭设日光温室大棚2000多套,雨水节水灌溉系统一套,建设沤化处理场9个。目前,全镇温室大棚设施区域面积达到6000亩,高标准农田达1.6万亩。这些设施的建成,客观要求引进专门农技人才,推行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引导农民科学种地,将传统农业引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据统计,2009年,当地设施蔬菜亩均产值达到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800元;2010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0.3%和23.7%。
董浜镇的实践表明,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以科技武装微观水利,既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更是农业转型升级的质变飞跃。“十二五”期间,董浜镇将再次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微观水利设施的建设,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长效保障。□ (作者系常熟市董浜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