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江苏在新的起点上再创农开事业新局面的首战之年,今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完成财政投资25.75亿元以上;改善农田基础设施240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配套改造滩涂已围垦区12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350个。目标催人奋进,任务传递压力,农开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就江苏而言,当前重中之重是在统一思想中形成共识,在统筹推进中突出重点,在锻造队伍中提升形象,在推进发展中主动作为,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首战告捷,再谱江苏农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首先,要用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随着形势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求越来越严格、任务越来越繁重,特别是切实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把握新形势,落实新举措,才能推动农开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要在更高的层面展示自己。事业,只有在充满激情的奋斗中才能取得成功;工作,只有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才能愈干愈好。经过深入调研和集思广益,我们研究确定了“开拓、开创、开放”的新时期江苏农开人精神,着力塑造“勤奋、务实、清廉”的新形象,致力用新的精神来激发和调动全省广大农开人的创业激情和拼搏斗志,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三,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当今“三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下,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品牌制胜的现代社会,合力创造江苏农开品牌,并将之做大、做强、做久、做出特色、做出影响,是我们争创一流业绩,打造“全国一流、全省有位、全面发展”新品牌的最好平台。这个品牌的内涵就是“项目质量最高、资金使用最优、工作特色最多、开发效果最好”,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美誉度和示范性。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应立足广阔的空间谋划举措,在创新思路中寻求突破,在优化管理中加快发展,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好、资金使用好、队伍打造好”的总体要求,按照“十二五”开局之年首战全胜的年度定位,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举措,推动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更好更大的进步。
一是实行“三个倾斜”,着力推进区域规模化。平均不等于公平,平均分配只会导致不公平。为此,我们综合资源禀赋、工作实绩、开发成效等因素,科学确定项目、资金投向及数量,着力打破项目资金分配上的平均分配,以不断激发工作动力。资金分配向资源禀赋高的地区倾斜,根据全省各地耕地数量、开发潜力等资源禀赋状况,合理确定投资规模,耕地多、开发潜力大的增加投资,耕地少、开发潜力小的减少投资;资金分配向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倾斜,农开项目安排与项目资金管理水平、管理绩效挂钩,谁的队伍稳定、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成效显著,就对谁加大扶持力度,反之就减少投资;资金分配向开发效益好的地区倾斜,用绩效考评的办法来评价项目建设,包括建后管护对当地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和成效,并与投资安排挂钩,产出效益高的增加投资,产出效益低的减少投资。
二是坚持“三化并举”,着力推进管理规范化。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江苏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经年积久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渐暴露出来,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形势已不相适应。规范化管理的实质就是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完善优化一套公开透明、系统完整、上下认同、行之有效的运作规则,向管理要效率、要效益、要生产力。加强系统化管理。切实加强项目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查找根源。属于制度层面不健全的,则完善制度,建章立制;属于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则明确责任,分解到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力争再通过1-2年的努力,逐步形成项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的新格局。加强专业化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扶持培育力度,努力创造机会,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加快培育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审专家、工程设计专家、概预算审核专家和考核验收专家,不断提高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科学化管理。积极借鉴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先进管理手段,实行动态跟踪,定点定位,强化对项目的有效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突出“三措同步”,着力推进创新多元化。农开事业大发展,必须加快适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新要求,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首要之举是推进理念创新。“创新必兴、守旧必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潮流,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新要求,牢固树立“锐意创新光荣、保守僵化可悲”的理念,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敢于打破一切不利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条条框框和体制性的障碍,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思想禁锢,多做一些开始可能有争议但最终被肯定的事情,多做一些开始条件不成熟但经过努力可以做成的事情。关键之策是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人管人越管越烦神、事倍功半,制度管人越管越爽神、事半功倍。从今年起,我们重点推进以项目管理的计划分配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为突破口,切实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继续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强抓规范、提升效能,做到一切按制度办事,不按制度办事,就按制度“办人”。重中之重是推进监督创新。权力是把双刃剑,是个人锻炼能力、实现抱负、施展才华、体现价值的平台;但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很容易走向反面,甚至会跌入犯罪的深渊。正确地对待权力,规范地行使好权力,强化权力内控监督机制是关键,特别要注重探索系统评议、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努力使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规范、健康、安全运行,自觉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四是注重“三个强化”,着力推进考核常态化。考核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目标考核,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强化考核体系的完善。目标过低无干劲,任务过高成虚设,既不能把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好高骛远的严要求当成解放思想,更不能把无所作为的低速度、将就且过的低标准当成实事求是。从今年开始,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系统目标考核将延伸到县,对市、县的考核分别采用不同量化指标,加强对重点工作、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定量定性考核,最大限度地使考核体系合理化、科学化。强化考核方法的改进。切实加强对目标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强调目标考核的严肃性,把各市全年投资开发任务、质量控制及工作责任等写进项目管理目标责任状,通过日常督查考核、项目竣工验收考评等具体考核方法,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各地的实际工作情况。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奖罚不分、功过不明,考核不严格、结果不运用,就难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必然导致责任考核变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最终无效”的结果。我们将对照目标责任状,对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能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把考核结果在全省公布,并及时通报各地党委政府,考核结果等次作为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