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1-09-20     稿件来源:群众杂志     作者:袁文    

  张家港,一个响彻入耳的名字;张家港,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地方。

  张家港之闻名始于16年前“一把手抓两手”、“两手都硬”的文明建设成就与经验,至今我们还依稀记得当年全国各地“学习张家港、争创文明城”的热烈场景。经过16年的持续发展,今日张家港的文明建设取得了什么新进展,文明建设呈现了什么新面貌呢?为了寻求答案,记者踏入了这座位于江南之地、长江之滨的活力之城。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确如闻名。当记者踱步城市街巷,漫步乡村田间,看到的是物质丰裕、环境优美、精神饱满的景象,城乡文明发展浑然一体,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已无明显差距,张家港确实是走在了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前列。

  理解与诠释:城乡一体文明是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相适应的文明

  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文明建设强调精神的力量,强调改造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今日张家港的文明建设已迈入城乡一体的新阶段,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人都能共享文明建设的丰硕果实,用张家港人自己的话来说,“现在的张家港,文明建设已全覆盖,城乡之间的文明景象,只表现出形的差异,而无质的差距”。

  什么是城乡一体文明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城乡一体文明”的概念,指向是明确的。首先,“城乡一体文明”的概念并非无中生有,它是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市化,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相适应的;其次,城乡一体文明并没有自身独立的载体,它不像文明城市创建有城市这个载体,也不像文明乡村创建有乡村这个载体,它强调的是文明建设资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均等化的配置,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都有平等享有文明成果的权利;第三,城乡一体文明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它要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套用张家港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作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但如果精神文明搞不好,即使物质文明取得一定成果,也迟早要发生“塌方”;第四,城乡一体文明是区域文明发展的更高的形态,也是区域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它是城乡文明之间的深度融合,基本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城乡文明之间的差距问题,使区域文明建设从城乡间的不均衡走向了均衡;第五,正是城乡一体文明的探索与实践,才把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有机地整合到了一起,不再“厚此薄彼”,不再出现城乡文明建设“两张皮”的隔阂现象,使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互补交融,为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实现提供持续的动力。

  当然,概念再美好,也代表不了现实,也说明不了现实。记者深刻体会到,要将美好的概念付诸实施,将外在的推动转变为内在的自觉,实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记得三毛写过一段歌词,“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确实,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决定权完全在每个人自己。影响一个人很难,影响每个人更是难上加难。如何通过城乡一体文明创建活动影响每个人,激发每个人的自觉,让每个人自觉把文明的种子种在心田,张家港市的实践为我们展开了一份美丽的答卷。

  实践与经验:城乡一体文明建设要从“要我创”变为“我要创”

  欲茂其末,先固其本。城乡一体文明建设之根本就在于将文明的种子植入到每个人的心田,使种子深深扎根于心灵的土壤并开花结果,从而提高人的素质。近年来,张家港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把精神文明创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顺应经济社会总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实际,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和方法推进新形势下的城乡一体文明建设,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在需求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努力让全体人民在享受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中,激发更大的创建热情,使文明创建工作较好地实现了从“要我创”向“我要创”的完美过渡,取得了可喜的经验。

  发展成果共享,使“我要创”成为自觉。张家港市着力推动“四位一体”建设,使发展的成果普惠于城乡的每个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规划”为每个人带来生产与生活形态的改善,“服务网络建设城乡一体推进”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素质教育城乡一体开展”为每个人提供了同等的教育机会,“居住环境城乡一体建设”让每个人都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张家港人充分认识到,只有发展成果共享,才能唤起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自愿参与到维护文明建设成果的活动当中去,变“要我创”为“我要创”;只有发展成果共享,才能让人民群众感觉经济社会的发展再也不是“事不关己”的“身外之事”,而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维护好发展成果,也就是维护好切身利益。发展成果共享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张家港人认为,发展成果“既是大家的,也是自己的”,在公共品与公共服务面前,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张家港人格外珍惜和爱护公共品与公共服务,在使用公共品与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文明建设“我要创”的文明素质。以张家港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为例,公共自行车是由政府买单、老百姓免费使用的,那么,会不会出现公共自行车被偷被抢被损坏的情况呢?据介绍,目前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公共自行车是人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的,何必去偷去抢呢?在公共自行车的一个还车点,记者碰见了一位叫陆少华的张家港本地小伙子,他刚参加工作不久,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时间并不算长,记者询问了他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情况,小伙子讲了一段很实在的话:“公物嘛,我身边的人都是挺爱护的,年青人一般都是轻拿轻放、好拿好用。毕竟这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损坏了还不是我们纳税人出钱。”还有一点让记者深有感触,在张家港的城市与乡间,基本上看不见垃圾与脏污,原因就在于公共环境是每个人都在消费的,谁都不想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那么自然就会产生“我要创”的自觉意识,以文明来维护文明,以文明来回报文明。

  文明品牌效应,使“我要创”成为自觉。文明品牌来之不易,它需要持久的淬火与锤炼,才能大放光芒。可以说,张家港今日城乡一体共建文明的生动局面,正是在大大小小的文明品牌的影响之下而形成的。文明品牌具有极强的集聚效应,可以吸引汇聚大批群众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它同样具有极强的扩散效应,能将文明的价值与观念传递到周围的人群。“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市最大的文明品牌,16年来,它影响着无数张家港人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张家港精神”短短16个字,“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道出了张家港人“我要创”的自觉,正是这种“我要创”的自觉,使得今天的张家港在城乡一体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张家港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文明品牌,如“长江颂”、“河阳情”、“东渡魂”、“香山韵”、“沙上风”、“暨阳潮”这六大文明品牌,通过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极大丰富了区域文明内涵,增强了群众的荣誉感和自豪感。2008年以来,张家港市近400名优秀市民获得道德模范、“十佳百星”荣誉称号。曹建苏、樊惠平当选“中国好人”,有近百人获得江苏省道德模范等各级各类荣誉。这些道德模范是当之无愧的文明品牌,其示范效应绝对不可小觑。正是这些文明品牌的示范效应,使张家港涌现出了“爱心助学张闻明”、“广场服务四舫船”、“新市民互助联盟”、“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等更多的志愿服务文明品牌,也使更多的张家港人自觉加入到“我要创”的文明创建行动中去,为张家港市的城乡一体文明建设活动推波助澜。目前张家港参与志愿服务的人群中,仅青年就已达到42000人。

  制度情感并重,使“我要创”成为自觉。文明创建光有制度不行,还需要有情感,只有将情感注入到制度的设计当中,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服,才能使“我要创”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永联村把物质利益原则与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以创建文明家庭奖为抓手,培育文明新风尚。从2003年起,每年年初由村民代表大会修订一次《文明家庭奖考核实施办法》,并由村委会分别与每个家庭就文明举止、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日常行为签订《文明家庭奖考核实施协议》。村专门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对全体村民家庭进行文明家庭奖评比考核。每年年终,村拿出近1000万元,给得满分的家庭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奖励,并颁发“金质文明家庭奖”奖牌。凡有不良行为被扣分的,对个人、家庭、村民小组实行联动扣分。永联村实施“文明家庭奖”以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蔚然成风,村民思想素质和文明素养明显提高。永联村老书记吴栋材告诉记者,永联村对永联人特别关爱,制度设计特别讲究人性化,以前是“进了永联的门,就是永联的人”,现在又加上了“出了永联的门,还是永联的人”这一条。永联村村民陆东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即使永联人在外面工作,到年终仍然可以参与永联村的文明奖评比,只要有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即可,虽然你人走出去了,你还是永联人,村里还是会考虑到你的,但你一定要文明,比其他人更文明。

  感悟与启示:城乡一体文明是文明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从张家港采访归来,记者耳边仍然回响着中共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说过的话,“没有农村的文明,文明建设就不完整、不彻底;文明建设也要全面发展、均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拓展和境界的提升,将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一普遍性的重点和难点”。徐美健认为,文明之花由全体市民共同浇灌,文明之果必须由全体市民共享。确实如此,张家港市的城乡一体文明创建活动让百姓得利,让百姓受惠,因而才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今年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时,张家港发出900份问卷,对其中一项“您是否同意张家港申请参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回答是100%同意,这充分说明张家港人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支持与拥护,文明建设“我要创”已成为张家港人的内生需求。有感悟也有启示,归结起来有以下三条:

  启示之一:文明建设需要量力而为,与时共进。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物质形态,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之对应。从世界乡村与城市发展的历程来看,都经历了一个由“乡育城市”到“城乡对立”再到“城乡融合”的过程,我国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发达地区正在走向“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从发展阶段上来说,城乡一体文明是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升华并发展而来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它是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相匹配的文明。张家港现在已初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其文明建设必然要为这个格局服务,只有文明建设与这个格局两相适应,才能产生出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启示之二:经济发展需要聚力,文明建设也需要聚力,城乡一体文明建设更需要聚力。沙钢的沈文荣主席曾经说过,“张开五指,不如握紧拳头出击”。城乡一体文明建设面对的情况极为复杂,农民在个人权益上,与市民相比较,向来就存在差距,因此农民与市民在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上很有可能会产生意见分歧,在文明建设中,如何消除这种分歧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解决了这种意见分歧,城乡一体文明创建才能把农民与市民团结在一起,形成同心所向的聚力。其实,方法无它,只有一条,要让农民像市民一样共享发展成果、共谋发展大计。

  启示之三:城乡一体文明建设本质上就是幸福工程、民生工程。张家港市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其目标指向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分隔,消除农民与市民间的差距,让农民也能够像市民一样,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也只有这样,城乡一体化发展才能顺利进行,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才会真正达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