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相适应的,江苏的“三农”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且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虽然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力推进思路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
什么是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就“三农”抓“三农”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江苏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的优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工业化来致富农民、以城市化来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来提升农业,又称以“三化”带“三农”的发展道路。对此,2005年以来在省委重要文件和省委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中,都有明确表述和具体要求。不久前,省委书记罗志军特别强调,“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着力把江苏打造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先导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
江苏为什么要坚持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以“三化”来带“三农”?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推进“三化”带“三农”的过程。30多年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到上世纪90年代初。抓住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机遇,实现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1992年,乡村工业总量占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52.7%),在农村经济总量中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各地通过以工促农、以工建农、以厂带村,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复兴。这一阶段的发展,打破了城市发展工业、农村发展农业的二元经济格局,开辟了农村由单一农业向农工商全面发展的道路,人们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
第二阶段,90年代初(邓小平南方讲话)到本世纪初。抓住浦东开放开发的机遇,实现了开放型经济的大发展,招商引资形成热潮,各类开发区、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城市规模变大了、实力变强了、形象变美了。全省城市化水平从1992年的23.8%提高到2000年的41.5%。这一时期不仅加快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而且带动1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了农村大发展。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目前。抓住农村税费改革的机遇,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城乡统筹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不失时机地推进了“四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与此同时,各地充分利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物质基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有效地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
30多年的实践证明,工业化是致富农民的主动力,城市化是带动农村发展的火车头,产业化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助推器。
二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江苏的省情可以有很多概括,但“四高一少”很突出:(1)城市化水平比较高。2010年已达到60.6%,比“十五”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理论告诉我们,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为加速发展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正处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中期加速阶段。(2)城市现代化程度比较高。早在19世纪初,在世界上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10个城市中,中国有6个,江苏就有3个,即江宁(南京)、扬州和苏州。江苏现有城市63个,其中特大城市7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27个,小城市21个,建制镇823个。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圈五轴”城镇空间结构已基本形成。国家统计局排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江苏占10家。长三角地区是世界上六大城市群之一。(3)交通密集度比较高。江苏濒江临海,河湖密布,交通发达。2010年底铁路运营里程达2008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2.42万公里,占全国的1/5,总里程和密度、港口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数均居全国第一。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059公里,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且实现省内联网畅通;已建在建的大小机场达9个之多。(4)经济总量中非农产业比重比较高。2010年第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93.8%,第一产业仅占6.2%,苏南地区已近98%。“一少”,即人均耕地少,只有0.92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世界平均水平的1/4。
这“四高”,为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提供了条件,为农民向市民转变提供了空间,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而“一少”则说明在农业内部难以实现劳动力和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必须在“三农”以外找出路。
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江苏乃至全国来看,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难以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三农”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的带动、城市化的拉动和产业化的提升。江苏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几乎全是依靠工业推动、城市拉动富裕起来的。大包干发源地的安徽小岗村,“一步跨过温饱线,30年却未迈上富裕槛”。原因何在?1994年5月9日,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代表小岗村去北京看望万里,当万里听说小岗人还不富裕时,感叹道,“光靠种地是富不起来的,一定要发展工业,无工不富嘛!”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当党委书记沈浩汇报说发展还不快、农民人均收入只有5000多元时,总书记插话:“无工不富啊!”从国际上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单纯靠农业富强起来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事实证明,强化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繁荣农村必须加快城市化,富裕农民必须大量减少农民。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江苏省委之所以作出以“三化”来带“三农”战略决策的原因所在。
进入“十二五”,江苏农村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走以“三化”带“三农”的新型发展道路,必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以产业化提升现代农业,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工流通企业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就是要大力鼓励和推动能人创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实行以工带农、以工建农,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创业就业互动。以城市化带动农村,就是要促进城市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